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印花 >

制备聚丙烯酸酯粘合剂工艺技术及其性能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3日

2结果与讨论

2.1影响乳液稳定性的因素

2.1.1单体乳化方式

单体乳化的好坏是聚合反应能否顺利进行的前 提条件,乳化得越好,合成的乳液越稳定,粒径也越小. 目前,在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文献资料中,大多采

转化率=×100%G 1-G0W G0M( 1)

凝胶率=×100%W M( 2) 表观沾色比值=( K/S)A (K/S)B( 3) Y1=1 00×(1.30 X-1.15 Z) Y( 4)用一步法对单体进行乳化.本文对分步和一步乳化法 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单体乳化方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 响,其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采用分步法乳化时,乳液稳定性优 于一步法.原因是:相对于一步法乳化,在分步乳化的 过程中,最先投入疏水性较强的单体,能够在乳化剂 浓度相对较高的条件下有效地被稳定分散,并有足够 的乳化剂包覆在已形成的乳胶粒表面,减小了乳胶粒 与水之间的界面能,增强了乳液的稳定性.故宜采用 分步法乳化,以利于乳液聚合.

2.1.2乳化温度

如图2所示,40℃左右乳化时乳液分层速度最 慢,其稳定性优于其他3个温度.原因是:实验使用的 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OP-10为阴/非离子型复 配体系,如果温度太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水中溶解 度很低,致使包覆在形成的乳胶粒表面乳化剂量不足 乳胶粒与水之间的界面能较大,乳液的稳定性较差;温 度升高,包覆在形成的乳胶粒表面的乳化剂量增加,乳 胶粒与水之间的界面能减小,乳液稳定性提高;但温 度过高,达到60℃时,水化层大幅度减薄,使OP-10在 水中的溶解度减小,以致从水中析出,包覆在形成的 乳胶粒表面的乳化剂量减少,乳胶粒与水之间的界面

2.2影响粘合剂性能的因素

2.2.1引发剂的投入方式及分配比例

由表1可知,引发剂按1∶3∶1分配比例分3次加 入,聚合转化率和凝胶率较好,其产品的干/湿摩擦牢 度、耐沾污性最佳,抗高温泛黄性和皮膜耐水性也较 好,且最慢的结膜速率也不易导致印花网孔的堵塞,综 合性能最佳.原因是:采用分步加入法可降低引发剂 的瞬时浓度,使反应平稳,不过早交联,提高转化率,降 低残余单体量.第一步引发阶段,若引发剂用量过高, 虽然利于缩短引发时间,但会使前期聚合反应剧烈,难 以控制,从而产生溢料现象,且使分子质量下降,残余 单体含量增加;同时,因为引发剂本身为电解质,浓度 过高会导致盐效应,引起粒子聚集,粒子粒径增加过 大,乳液的稳定性降低.第二步,在打底液引发反应后, 双滴加的引发剂量如果过少,虽然反应比较温和,但所 需的聚合时间相对较长,在确定的反应时间内,产品 残留单体含量偏高;若引发剂量过高,反应速度过快, 大量反应热难以控制,易形成暴聚,降低产率.第三步, 追加部分引发剂有利于残余单体的进一步反应.故引 发剂的分配比例宜采用1∶3∶1.

2.2.2预乳液pH值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