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大豆纤维过氧乙酸漂白工艺分析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3日

表2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的白度增加。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加速了过氧乙酸的分解。但当超过一定温度时,过氧乙酸分解过快,只有部分参与反应,其余的都消耗在工作液中。因此,温度超过80℃时,纤维的白度有所下降。表2显示,随着温度升高,纤维强度先稍有上升,然后下降。分析认为,大豆纤维在纺丝时,经过拉伸、卷绕等一系列加工后,纤维内部存在着的内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得以释放,表现出纤维强力有所增加;当处理温度超过60℃时,纤维表面蛋白质受到损伤,因而纤维强力又有所下降。

2.3漂白时间对漂白织物白度的影响

在不同的加热时间下进行过氧乙酸漂白实验,漂白织物的白度测试结果见表3。

由表3知,随着时间的延长,白度提高,但当时间超过60 min后,白度提高趋于平缓,这可以从工作液中气泡量的多少来判断。在实验中发现,漂白60 min前,气泡量很多;超过60 min后,气泡量明显减少,而且过氧乙酸的气味也会变得很淡。因此认为过氧乙酸在漂白60 min前已基本分解完全。过氧乙酸分解速率与其质量浓度有关,质量浓度高,分解快;质量浓度低,分解慢。随着时间的延长,过氧乙酸质量浓度逐渐下降,分解速率也同时降低,漂白白度增加缓慢,因此靠延长时间来提高白度不可取,且浪费能源,增加加工成本。强度受时间影响的原因与温度相似。

2.4漂白pH值对漂白织物白度的影响

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进行过氧乙酸漂白实验,测试漂白织物的白度及顶破强力,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pH值由4增至10,纤维的白度先增加后降低,pH值在4~6范围内,白度随着pH值增高而增加;pH值在6~8时,白度基本保持不变;当pH值大于8时,白度明显下降。这是由于pH值很低时,过氧乙酸较稳定,不易分解生成—OOH基,因而漂白效果较差;随着pH值增大,碱性增强,过氧乙酸分解速率加快,生成的—OOH基增多,因此白度提高;当pH值大于8时过氧乙酸分解速率过快,生成的—OOH基来不及发挥作用便消耗在工作液中,使白度值降低;pH值为6~8时,过氧乙酸分解速率适中,分解生成的—OOH基能迅速与纤维发生反应,因此白度值较高。在表4中,随着pH值的增加,纤维强度随之发生变化,pH值在4~7范围内,强度值基本保持不变;当pH值大于7时,强度明显下降。综合考虑白度和强度的影响,pH值取5~7。

3·结论

1)大豆蛋白纤维具有合成纤维的机械性能,单纱断裂强力在3.0 cN以上,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纤维。它吸湿性好,对酸碱稳定性好,但是耐热性能较差。

2)大豆蛋白纤维的漂白受其工作液的质量浓度、温度、pH值、加热时间的影响。

3)通过试验分析,认为过氧乙酸能有效提高大豆纤维白度,其较佳工艺为:过氧乙酸8 g/L,温度60℃,渗透剂JFC 2 g/L,浴比1∶50,pH 6,加热时间60 min。

参考文献:

[1]郑汝东,王丽.过氧乙酸在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漂白工艺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04(4):32-33.

[2]唐人成,宗平,王均华,等.氧化和还原漂白对大豆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J].印染,2004,30(11):1-6.

[3]沈加加,罗晓菊.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过氧化尿素漂白[J].印染,2006,32(18):20-22.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