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1~图3可知,随着染料用量提高,织物K/S值均逐渐增加。当染料用量大于5%后,K/S值增加趋缓。在各三原色染料中,染料用量相同时, Eriofast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K/S值最大,说明其对锦纶的提升性好。因此,在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分散/活性染料染色中,选用Eriofast活性染料。
为考查Eriofast活性染料的配伍性,对Eriofast三原色红B、黄R和蓝3R的配伍性进行试验。采用1. 2%Eriofast黄R、1. 2% Eriofast红B和0. 8% Eriofast蓝3R配制染浴, 8块同质量的锦纶针织物依次用前一块布染3 min后的残浴于95℃染色,得到一组染色试样,水洗烘干。
在标准对色灯箱下对色发现,每块布的色光基本保持一致,只有浓淡变化,说明三只染料的配伍性非常好,有很好的相容性。Eriofast活性染料得色均较鲜艳,可以相拼成各种色光。
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微结构均匀性差,所以活性染料染锦纶时匀染性较差。针对这一现象,可采用降低始染温度,缓慢升温后再沸染的方法,以提高移染性和遮盖性。如在110~120℃染色,有助于提高移染性和遮盖性[1],但在高温染色时活性染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而Eriofast活性染料是反应性酸性染料,在一定pH值下(酸性条件),水解后的活性染料变为酸性染料的母体基团,可对锦纶纤维进行吸附,再一次上染[2]。这样不但解决了匀染性问题,还可获得良好的得色量和色牢度,同时解决了与分散染料染色温度间的冲突。
2.2 分散染料及配套助剂的选择
适合涤锦超细纤维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的分散染料,不仅需具有匀染性和染深性好、色牢度高的特点,而且在染色温度、pH值、电解质等方面还应与活性染料相容。试验选用TerasilW系列分散染料,与Erio-fast系列活性染料在一浴中对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染色。
采用扩散促进剂Ciba Univadine PB与TerasilW系列染料配套使用,在120℃染色[3],可降低分散染料染涤纶的温度,缩小与Eriofast活性染料的染色温差。
TerasilW系列染料的碱可洗性好[4]。分散/活性染料一浴法染色过程中,首先调节pH值为4,使分散、活性染料分别上染涤纶、锦纶纤维。待分散染料上染涤纶并保温染色完成后再降温,使未上染及水解的活性染料再一次上染锦纶。然后加入碱剂固色,调节pH值使活性染料固着在锦纶上。由于分散染料的上染经完成,此时加入碱剂已不会影响分散染料的染色果[5]。分散染料染色后一般要经过还原清洗以去除色,但还原剂会破坏已染着的活性染料,造成固色率低。分散染料染毕立即加入碱剂,有利于洗除锦纶的分散染料浮色,而无需再进行还原清洗[6]。
为了获得较高的上染率,活性染料染色一般需入一定浓度的电解质,而分散染料不宜使用电解质有资料表明,在盐量较低(30 g/L)时,电解质对分散料的上染性能影响较小[7];在匀染剂存在的条件下,电解质用量提高到60 g/L,分散染料也不会发生明变化[6]。因此,在分散/活性染料一浴法染色过程中先加入部分电解质,使活性染料部分上染锦纶,分散料充分上染涤纶。待分散染料染毕,降温至100℃,后加入剩余电解质,使未上染及水解的活性染料上锦纶。这样,既避免了电解质对分散染料上染的影响又能保证活性染料在锦纶上染得深色,提高染料利率。
2.3 染色处方及工艺的确定
由前述染料选择和染色工艺分析,确定了涤锦合超细纤维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的工艺处方和工曲线。
同时还采用传统的分散/酸性一浴法工艺进行染色与分散/活性法作对比。其工艺处方及工艺曲线如下:
传统分散/酸性一浴法染色处方
2.4 分散/活性一浴法的染色效果
将准备好的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涤纶细旦针织物、锦纶细旦针织物,按上述确定的分散/活性一浴法进行染色,并与传统分散/酸性一浴法对比,分别测定其耐洗色牢度,结果见表1~表3。
由表1~表3可知,Eriofast活性染料/TerasilW分散染料一浴法染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可获得较高的耐洗色牢度,与传统的分散/酸性一浴法相比,能很好地解决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染色牢度差的问题。
3 结论
(1)在所选用的活性染料中, Eriofast活性染料对锦纶有较高的提升性、匀染性和配伍性。
(2)Eriofast活性染料是反应性酸性染料,在一定pH值下(酸性条件),水解后的活性染料变成酸性染料的母体基团,可吸附到锦纶纤维上再一次上染,从而使锦纶获得高得色量和色牢度。
(3)TerasilW系列分散染料染中深色涤纶品种时有良好的水洗牢度及提升力,并具有很好的碱可洗性。在扩散促进剂Univadine PB存在下,能降低染料的上染温度,有利于与活性染料一浴法染涤锦复合超细纤维。
(4)采用TerasilW分散染料/Eriofast活性一浴法染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有效解决了超细纤维显色性差带来的难染深的问题。与传统的分散/酸性一浴法相比,还具有较高的耐洗色牢度,很好地解决了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染色牢度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沈志平.染整技术(第二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178.
[2]黄建洪.粘/锦混纺丝线活性/酸性染料一浴法染色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3]王鹏飞.汽巴精化的分散染料[J].印染, 1997, 23(6): 38-39.
[4]唐人成.混纺交织制品染色存在的问题与染料商品开发[J].染料与染色, 2003(1): 17-22.
[5]吴金硕,周凉仙.双一氯均三嗪基团活性染料与分散染料一浴法浸染探讨[J].丝绸技术, 1995(4): 32-36.
[6]马海涛,袁琴华,张翠芳.涤棉混纺织物分散活性一浴一步法染色的发展[J].纺织导报, 2000(2): 44-46.
[7]董振礼,郑宝海.涤棉混纺织物分散/活性一浴一步法染色新工艺[J].印染, 1998, 24(6):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