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企业领导也要注意到设计上的创新与风险 是并存的。要在图案花型设计上紧跟时代的潮流,除 要为设计师提供一流的环境外,还要多让他们参加各 种与技术有关的研讨会、发布会,多见识、多思考、 多创新。风险和创新是互补的,风险并不可怕,风险 有时可以转化为契机,要充分利用风险机制,把风险 变成动力,勇于战胜自我,从创新中引入变革,从变 革中推动新的创新,如此循环定能走向更大的成功。
同时,诚信是企业的生命,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 经营者,对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而言,诚信和顾客是企业的生命,否则,企业将没有未来。企业领导若失 去信誉,就不可能将大批技术精英和广大员工团结在 自己周围,也不可能得到顾客、股东、合作伙伴和员 工的爱戴,更不可能吸引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贡 献聪明才智。只有诚信,才能实现企业永久性的持续 发展。
二、后配额时代的涂料印花
涂料印花的特点
随着涂料印花应用面的不断扩大,生态保护性能 的不断提高,现在涂料印花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 平,占据了纺织品印花的主导地位。据统计,在当前 全世界的印花织物中涂料印花超过了55% (活性染料 印花占24%,还原染料印花的比例不到5%)。涂料 印花方法的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都比活性染料印花低, 这是因为涂料印花完成后,取消了后洗淥工序,降低 了对环境和生态的负荷、废水排放及发生事故的危险 性。因此,涂料印花具有下列4个特点:
C 1 )生产成本较低,生产工艺简单;
C 2 )适用性强,不仅能得到要求的印花效果, 而且适用于所有纤维类型;
C 3 )应用范围宽广,包括手感、色泽和牢度 等,几乎不再与活性染料印花水平相区别;
C 4 )低的环境和生态负荷、节能、安全。
涂料印花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涂料印花在生产过程中亦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涂料印花虽取消了印花后洗淥工序,但是它在整个生 产过程中除了印花机器洗淥用水外,网版的不断冲洗 及色楽桶的清洁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另外,为了提 高印制性能,目前采用的糊状合成增稠剂一般都含有作为载体的矿物油,如溶剂油等碳氢化合物,它们也 会流入废水中,造成环境污染。虽然水溶性天然胶的 增稠剂不含毒性,但因用量太高且手感粗硬,使用价 值不大而未能推广。
涂料印花过程是用适当的有机物质经过化学原理 使之在纤维上形成薄膜,在这些胶状薄膜上印刷图案 时,需要使用的材料包含印花涂料色浆、增稠剂、消泡剂、防腐剂、固着剂、尿 素、粘合剂、胶浆等,这些有机物质在印花过程中产 生的废水和废气同样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织物上游离 甲醛产生的源泉和问题的区域如表1所示。
由于涂料织物对牢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外的很 多粘合剂仍在使用低甲醛的三聚氰胺类树脂固着剂。 国内多数企业生产的粘合剂的自交联单体仍沿用N-羟 甲基丙烯酰胺(占单体总量的3%~5%)。它们在焙 烘和储藏过程中会释放出游离甲醛,很难确保织物上 的游离甲醛含量在检测限度以下。
解决方法:
(1 )强化后洗涤;
(2 )采用无甲醛交联剂;
(3 )采用无甲醛还原剂进行拔染印花;
开发出优良的环保型色浆(上海油墨厂的 天鹅牌和上海泗联油墨化工有限公司的安全型涂料色 浆均已达到环保要求);
重新评估和开发天然染料。天然染料是指 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天然染料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染 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植物染料中有茜草、紫 草、苏木、茶、石榴、靛蓝(靛蓝作为还原染料,是 我国传统蓝印花布、蜡染、扎染中最古老的印染染 料);动物染料有虫(紫)胶、胭脂红虫等;矿物染 料有各种无机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按化学组成可分 为7类:胡萝卜素类、葸醌类、萘醌类、黄酮类、姜 黄素类、靛蓝类、叶绿素类等。近年来纺织工业迅速 发展,出现了各种新纤维、新面料,如大豆复合纤 维、新型木浆纤维和各种新型聚酯等,这些具有独特 性能和用途的面料必须通过开发与之适应的新染料、 新涂料,并在应用技术上加以创新,充分利用各种绿 色染料、涂料,才能印刷出不同风格的印花图案。 重视“绿色产业”是印花涂料的唯一出路 绿色产业并不是指单独的面料、原材料、后整理 部分,而是泛指企业采取低能耗、无污染的技术过程,而且在产品生产、使用和回收等过程中均不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破坏,这样的企业联合体称为绿色产 业。
绿色产业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部分,它是融科研、 生产加工、管理和销售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有的印花 企业与高校合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研制、开发绿 色新产品,这将十分有利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也 是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解决绿色贸易壁垒纠纷的基础 和保障。当我们遭到纺织品反倾销、特保的摩擦时, 国内涂料印花业要看作是一次新革命,也是企业与国 际接轨的一次良机。另外,国内纺织企业要增强法律 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全面了解国际经贸规则,掌握 我国及国际反倾销、特保等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和相 关规则,以及一些反倾销、特保案例,从中积累经 验,提高应诉能力和技巧,并培养和聘用国际贸易法 律人才,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必要时,要充分行使自 己的权利,据理力争,在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的协 调下,联合起来,主动参与,开展国际间“维权行 动”,提高中国纺织工业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坚信,欧、美设限带来的阵痛将会给中国纺 织工业掀起第3次革命,从而增强全国人民的环境保 护意识,从而提升中国纺织工业治理环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