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九种致癌染料剥色工艺的优化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6日

超声波处理所产生的OH、O、H等自由基会破坏羊毛与酸性染料间的离子键,使得酸性染料被大量剥离下来,而碱性条件下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会抑制H+与羊毛纤维末端的氨基结合生成铵正离子,使得离解下来的酸性染料很难再与羊毛纤维结合。在酸性条件下,情况恰好相反,大量游离的H+会与羊毛纤维末端的氨基结合,使得解离下来的染料又重新与羊毛结合,降低剥色效果。在碱性条件下棉织物会发生膨胀,使得直接染料与剥色剂的接触机会增大,有利于直接染料的剥离。分散染料中含有极性基团如-NH2、-OH等,由于这些基团在酸性条件下很容易被H+质子化,从而大大提升分散染料的溶解度,使得分散染料很容易被剥离下来。另外,在酸性条件下,大量游离的H+会中和腈纶纤维表面的负电,使得剥离下来的碱性染料不会再重新上染。综上所述,为了得到比较理想的剥色效果,我们用醋酸和氨水将甲醇分别调节为5和9对相应的染料进行剥色从而提高剥色率。

实验条件:剥色剂10 mL,超声处理温度70℃,超声功率100 W。

2.6添加剂对剥色效果的影响

图7表明在甲醇萃取剂中加入尿素后,九种染料的剥离效果都有显著的提升。这是因为尿素对于纤维有促进膨胀的效果,它可以使纤维的微观结构充分膨胀,增大剥色剂与染料的接触机会,从而提升染料的剥色率。

实验条件:剥色剂10 mL,超声处理温度70℃,超声功率100 W,添加剂—尿素。

3·结论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旨在针对纺织品上的九种致癌染料,通过对其剥色过程中的剥色剂、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及温度、剥色剂pH、添加剂等因素的研究,提出一套方便快捷高效的剥色方法。结果表明:选用加入适量尿素的甲醇作为萃取剂,使用超声功率为100 W的超声波清洗机在70℃处理30分钟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剥色效果。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