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染料Lanasol红6G,用量1%(owf),温度对浅色系纤维的影响见表7。
由表7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浅色系纤维上染百分率有所增加。但温度从85℃升到90℃时,上染百分率增加不是十分显著,但断裂强力出现明显下降,所以,优化工艺参数选为85℃上染浅色系纤维。
2.2.7温度对深色系纤维的影响
选用染料Lanasol红6G,用量为4%(owf),由于深色系纤维上染百分率较浅色系低,故为达到较好效果,优化工艺时上染温度要高于浅色系上染温度。温度对深色系纤维的影响如表8所示。
由表8可以看出,温度从85℃升高到90℃时,上染百分率明显提高,在90℃升温到95℃时,上染百分率略有增加,但表观染色深度K/S值增加不明显,且断裂强力有明显的下降,所以优化的温度选择90℃。
2.2.8染色时间对浅色系纤维的影响
根据常规染色的理论知识,当染色温度降低时,适当延长染色时间,可以提高上染百分率。选用染料Lanasol红6G,用量为1%(owf),在85℃时,不同染色时间对纤维上染浅色,测定其上染效果。染色时间对浅色系纤维的影响见表9。
由表9可以看出,随着染色时间的增加,上染百分率也逐渐增加,染色时间在80~90 min,上染百分率基本不变;染色时间在70~80 min时,上染百分率有所增加,但断裂强力有所下降,而且表观深度K/S值增加并不明显,所以选择染色时间为70 min,既能节约能源,又能有效的保证上染效果。
2.2.9染色时间对深色系纤维的影响
选用染料Lanasol红6G,用量为4%(owf),在90℃时,不同染色时间对纤维上染深色,测定其上染效果。染色时间对深色系纤维的影响如表10所示。
由表10可以看出,在染色时间为80 min时,上染百分率及K/S值各项指标均较好,而随时间再增加到90 min时,不同于浅色系纤维染色工艺,上染百分率反而会有一定的下降趋势。所以,上染深色系纤维优化时间选定为80 min。
2.3低温染色对固色率的影响
2.3.1浅色系纤维固色后处理对固色率的影响
在采用Lanasol染料染色时,分为染色过程和固色后处理过程。所谓固色后处理,就是利用氨水或纯碱,调整染色残液的pH值使其达到固色效果。
当上染浅色系纤维时,常规染色过程中pH值基本保持不变,不需要添加碱剂,在低温染色后,固色时加少量碱剂,测试其固色率。
选用染料Lanasol红6G,用量为1%(owf)时,染色过程结束后,在染色后处理过程中,不同碱剂用量下,测定浅色系纤维固色率效果,结果见表11。
由表11可以看出,碱剂用量在0.4%(owf)的情况下,纤维上染料的固色率较高,而且其对应的表观染色深度K/S值的数值也较大。
2.3.2深色系纤维固色后处理对固色率的影响
当对羊毛纤维上染深色时,常规染色过程需要在pH值为4~5的情况下进行,染色结束后的固色后处理时需要用碱剂将固色pH值调至8~9。因此,在低温染色时也需要在固色后处理过程中,调整pH值的范围,测定不同碱剂用量对固色率的影响。
选用染料Lanasol红6G,用量为4%(owf)时,染色过程结束后,在固色后处理过程中,不同碱剂用量下,测定其深色系纤维固色率效果,结果见表12。
由表12可以看出,当纯碱用量为2.3%(owf)以下时,随碱剂用量增加,固色率和K/S值均有所增加;当纯碱用量为2.3%(owf)以上时,随碱剂用量增加,固色率和K/S值都下降;即纯碱用量在2.3%(owf)出现染料固色率最大的波峰。所以,在固色后处理中,优化工艺参数选择碱剂用量2.3%(owf)为最佳值。
根据以上实验的结论分析可以得出,毛用活性染料Lanasol系列低温染色最优工艺参数为:
①对用量1%(owf)的染料上染浅色系纤维参数为:浴比1∶50,助剂40%Albegal B用量0.9%(owf),醋酸用量1.2%(owf),纯碱用量0.4%(owf),染色温度85℃,染色时间70 min
②对用量4%(owf)的染料上染深色系纤维参数为:浴比1∶50,助剂40%Albegal B用量2.0%(owf),醋酸用量2.3%(owf),纯碱用量2.3%(owf),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80 min。
3·结论
采用活性染料Lanasol系列染料对羊毛纤维进行低温染色,用量1%(owf)的染料对纤维上染浅色,用量4%(owf)的染料对纤维上染深色,在保证其最佳染色效果的情况下,对各染色工艺参数优化。
①选定染料和工艺的情况下,确定对纤维的助剂用量,上染浅色系纤维用量为0.9%(owf),上染深色系纤维用量为2.0%(owf)。
②选定低温染色工艺上染时,醋酸用量上染浅色系纤维为1.2%(owf),上染深色系纤维为2.3%(owf)。
③选定低温染色工艺上染时,确定上染浅色系纤维温度为85℃,上染时间为70 min;深色系纤维上染温度为90℃,上染时间为80 min。
④选定低温染色工艺固色时,对浅色系纤维纯碱用量为0.4%(owf),深色系纤维纯碱用量为1.2%(owf)。
⑤优化后的低温染色工艺较常规工艺染色试样,染色速率、上染百分率、固色率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殷来所,何瑾馨.Valsol LTA在毛用活性染料低温染色中的应用性能研究[J].纺织学报,1997,18(5):21-23.
[2]高晓红,宋心远.活性染料染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4[3]张建波.活性染料对羊毛染色的研究[J].毛纺科技,1999(5):38-39.
[4]Lewis D M.Wool Dyeing[M].England:S.D.C.,1992,41-42.
[5]林诗钦.羊毛低温染色助剂NT[J].上海染料,1990(6):52-53.
[6]彭帆,黄秀宝.羊毛低温染色[J].印染助剂,2006,23(1):8-12.
[7]张国庆,刘华.常用染色助剂对染料吸光性能影响的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20(1):6-8.
[8]胡雪敏,张海燕,解春华.兰纳素/汽巴克隆染料用于染黑色天丝/羊绒混纺织物的研究[J].毛纺科技,2005(5):11-12.
[9]Riva A,Alsina J M,Prieto R.Enzymes as auxiliary agent in wooldyeing[J].JSDC,1999,115(4):125-129.
[10]李洪霞,吴赞敏.活性染料染色牢度的研究[J].北京纺织,2004,26(2):35-38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