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的转印偏置电压条件和纤维发色浓度的关系表明,分散染料最佳转印偏置电压因染料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但这次高纯度分散染料色料的最佳转印偏置电压范围为23002700V.此外,即使转印偏置电压为0V,也能产生发色前的纤维表观浓度0406,发色后的为08125.即使只用转印偏置电压将分散染料色料机械地附着在织物上,也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转印,但为使各种色泽都能获得高的实用表观浓度,偏置电压必须在2000V以上。当偏置电压高于2700V时,虽然所有转印部分也会产生高的表观浓度,但在半色调部分上却出现显著的粒状感,降低了整个转印部分的匀染性,其原因认为是由于半色调部分上的色料附着量少,致使偏置电压过剩,图象紊乱之故。
因此,1表示分散染料色料平均粒径和电位的关系。作为一般分散染料色料的物理性能,当染料粒径增大时,其带电量增加,电位随之也增高。但是,在这次分散染料色料上,如果它的粒径增大,则电位却反而降低,估计是受到分散染料分子结构等影响的缘故。
今后,为了研究分散染料色料粒径对发色浓度的影响,认为在同一分散染料色料上有必要用只改变粒径的试样加以确认。
平均粒径和电位的关系(5)高纯度化分散染料的发色性能在市售分散料中,含有50%以上分散剂等杂质。它们对染料色料的染色性和物理性能有显著影响的可能性。因此,在分散染料的高纯度化对涤纶染色性的影响上,2表示高纯度分散染料所得的表面浓度相对于市售染料的提高率(%)。由2可见,和市售分散染料色料相比,除黑色外,其它染料色料的表观浓度提高率约10%60%.
高纯度分散染料色料的发色浓度提高率对于各色高纯度分散染料,其色料粒径和市售染料色料粒径相同,分布在约052m范围内,可以认为,上述发色浓度的差异起因于染料分子结构上的差异,但在考察杂质对粒径影响时,有必要对相同结构的分散染料进行相互比较。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