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烷物料-丙烯材料聚化液体的生成及践行

来源:中国印染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9日

因此,阴/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质量比选择1/1~1/2.可知,乳化剂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2%~3%时,所制得的乳液没有结块,呈乳白色,且泛蓝光,稳定性好。乳化剂的用量越大,乳液稳定性越好;但乳化剂浓度过时,所形成的膜不易干,而且膜表面会出现涩滞感,降低与其它材料的粘接力,从而影响织物的印花效果。

D4用量对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性能的影响是D4用量对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透光率和D4转化率的影响。

丙烯酸酯软/硬单体配比对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胶膜弹性的影响是丙烯酸酯软/硬单体配比对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胶膜弹性的影响。引发剂用量对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性能的影响引发剂用量是影响体系中自由基数目的直接因素,会影响聚合反应时间和单体转化率。改变引发剂用量进行实验(其它条件同113)。

表5引发剂用量对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性能的影响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相对于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丙烯酸酯单体转化率/%凝聚物刺激性气味粘接强度0187513无重低10851无较轻较高129416无轻高159112少量轻高188715较多轻较高由可见,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丙烯酸酯单体的转化率增加;当引发剂质量分数超过112%后,丙烯酸酯单体的转化率反而降低。因为引发剂用量越大,体系中形成的自由基越多,聚合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达到恒速阶段的时间越短;但若引发剂用量过大,则反应过于剧烈,难以控制,体系中容易形成凝聚物,使丙烯酸酯单体的转化率降低。同时,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胶膜的粘接强度逐渐增加;引发剂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降低共聚物乳胶膜的粘接强度。因此,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相对于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选择112%.

结论:采用两步法乳液聚合反应合成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按1/1~1/2的质量比复配且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2%~3%,D4开环聚合的反应温度为65~75℃,反应时间为215~315h,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D4质量的1510%~1715%,丙烯酸酯硬单体的质量分数为20%左右,即硬/软单体配比为1∶4左右;引发剂的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112%左右。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固体质量分数为25%~30%,pH值为6~7,稳定性良好,可用任意比例的水稀释。红外光谱证实,聚硅氧烷中的双键与丙烯酸酯单体发生了共聚反应。采用由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配制的印花涂料印花的织物,手感柔软、滑爽;而且生产设备简单,成本低。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