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范雪荣,肖王平,陈坚 迫于环保的压力,传统的羊毛织物防毡缩方法已受到很多发达国家法规的严格限制,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工艺的方法,生物酶的应用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传统方法的途径。有关羊毛织物的生物酶整理研究历史久远,尤其利用蛋白酶的水解作用改善羊毛性质方面的应用已有众多的研究报道和专利。但是蛋白酶的处理过程难以控制,易造成因过度损伤纤维而使羊毛减量率高和强力损失严重,仍未实现蛋白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人们继而转向开发新的加工工艺和新的适于作用羊毛纤维的酶制剂。 谷氨酰胺转胺酶(蛋白质-谷氨酸-γ谷氨酰胺转胺酶,Transglutaminase EC 2.3.2.1 3,简称TG)是一种催化酰基转移反应的转移酶,它可以催化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发生交联、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连接以及蛋白质分子内谷氨酰胺基的水解反应,从而改善蛋白质功能性质,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1993年日本昧之素公司和天野公司成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了该酶制剂,并且成为全球工业化应用的主要来源。由于羊毛角蛋白含有适于TG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因此各国学者开始研究TG对羊毛纤维的作用,相关的科研报道为数甚少。国内对此酶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我校生工学院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室,该研究室筛选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菌株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 WSH03-13,现正在逐步实现此酶的工业化生产。这些为国内该酶的使用创造了条件。 本文以我校生工学院以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WSH03-13为出发菌株自行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为处理剂,以毡缩率和强力损伤为考察指标,研究了预处理方法对MTG改善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为此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织物:华达呢毛坯,无锡协新毛纺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