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使用特种助剂,如增深剂等对染色织物进行整理,可减少染料用量而获得深浓色效应,同时提高湿摩擦色牢度。
7、重视染后布面的pH值。因为一般情况下深浓色棉织物染色工艺用碱量较高,然后加强水洗、皂洗与中和,织物上不能带碱,以免染料染后水解,造成湿摩擦牢度下降。通常布面pH值控制在6.5—7.5,不能超过9或小于3。
8、从改进染后布面的特点出发,对织物进行整理,如生物酶抛光处理等,使得布面光洁度增加,摩擦力变小,从而提高其湿摩擦色牢度。
9、纤维上的浮色对耐湿摩擦色牢度极为不利,深浓色的活性染料染色织物,宜两次皂煮,但皂煮次数过多会破坏已上染的染料,从而发生断键现象,导致效果下降。曾有试验,将染色织物用防沾污洗涤剂洗涤(用量2-3g/L,95℃处理10min),能使湿摩擦牢度达到3级。在实际大生产时,常会发生许多状况,如蒸汽供压波动,使温度在规定时间内升不高;挡车操作失误或设备突然故障,而使预定程序偏离,发生色差后追加染化料,而使工艺变动等,从而导致色牢度差异(包括缸差)。对于某些机械设备和染料品种、碱剂等化学药剂,在大生产中要使染色后的清洗十分彻底不太实际,所以应合理地选择。
10、由于活性染料染色后浮色是很难去除干净的,因此,在皂煮完后可用适当的剥色剂进行剥色处理,把浮色去除干净,使去掉浮色后的织物染料与纤维形成完整的一体,从而提高其湿摩擦色牢度。
11、针对活性染料与纤维形成的共价键在酸或碱的条件下可能会变得不稳定甚至断裂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柔软、强韧、耐水的薄膜,以其拒水性和柔软的平滑性来改进湿摩擦牢度。溶胶-凝胶法(Sol Gel method)是制备无机膜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在织物上形成组分不同的薄膜,可以提高织物的耐磨强度和拒水拒油性等,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湿摩擦牢度。但是,对其手感有一牢的影响。有文献报道,日本一方社油脂公司开发的YKA2955和YKA2977,以4∶1组成的混合物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物浸渍处理可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柔软强韧的薄膜,从而起到提高湿摩擦牢度的目的。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