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司腈纶染色较少,问题教多。本文将腈纶的染色机理作整理,归纳了一些腈纶染色的方法,和影响因素。了解了上色机理后,希望可以清晰如何染色和整理,做出合格产品。
一.染色上染机理
腈纶大都含1%左右的含酸性基团的共聚单体(染座),构成能与阳离子结合的席位。其共聚单体含-COO--H+ -SO3--H+
阳离子染料上染进程可用以下方式表示:
腈纶纤维-COOˉH++D+(阳离子染料)——>纤维-COOD+ +H+
腈纶纤维—SO3-H++D+(阳离子染料)—->纤维—SO3--D+ +H+
二.染色性能
2.1. -SO3-H+比COO-H+易电离,易与阳离子染料反应
2.2.在酸性条件下阳离子染料比教稳定,但是H+的强弱也会对上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COOH基。腈纶染色PH值最好控制在4-4.5之间。
2.3.-COOH耐热性能差于-SO3H,因此耐高温的能力各商家腈纶不一样。
2.4.含染座的多与少决定了阳离子染料上染最大程度,特深色的深浅不单是染料用量的高低来决定上染。主要取决于染座的多与少,染座已饱和情况下难以上染,即使上也只是吸附。
2.5.在实际上染过程中,染料的内部渗透也很重要,特别对牢度和色光稳定来说(在染料吸尽后应该再保温10-15分钟,染色过程控好PH值,特别是高温,或与吸酸性纤维混纺时)。
2.6.腈纶在Tg玻璃化以下时阳离子染料与纤维空隙大小相当,几乎不能上染,但70度以上接近Tg(玻璃化)以上纤维变形,纤维分子重新排列,染料快速迈入非结晶区上染腈纶。此时应严格控制升温速率和上染速率。可以用一些匀染和扩散助剂慢染,也可以加入一些元明粉(常用的无机缓染剂,在电解质溶液中腈纶表面电位下降,起到缓染作用,特别是浅色可用5-10G/L)
2.7.腈纶纤维:TG(玻璃化) Tg 升温控制
干法:85-90度 1度/1-2分钟
湿法:75—85度 1度/1-8分钟
玻璃化温度左右应该严格控制升温速率,并且纤维比表面积越大,与染料接触面积越大,越易上色色花,纤维越细越要当心。
三.影响腈纶染色的因素
3.1. 水质:Ca2+,Mg2+,带正电位能够上染腈纶染座,防碍阳离子上染,易色花并防碍得色。
3.2. PH值:阳离子染料不耐碱,加入H+控在4--4.5之间为佳,特别注意与其他纤维混纺时由于其他纤维吸酸或吸碱性能不一致,PH值不稳定。特别是高温时须复测PH值以及染料吸尽后PH值变化。
3.3.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可以根据染料吸净时间再延长10-15MIN来确定。吸尽后再保温10-15MIN有利染色坚牢度的提升和颜色色光的稳定。
3.4. 离子性能的影响:本身腈纶的染色通过电位差来得色,故上染前、中、后溶液中离子性能会很大程度影响阳离子染料的上染:1.上色前:布面离子性能会影响阳离子染料的正常上染和得色率,布面离子性能不均匀造成阳离子上染不匀,色花。可试验改性。也可试验将布面阴离子化再染色提高电位差来获得较深的颜色。2.染色中:一定要保持离子性能的单一性,以防阴阳结合产生色迹。如与其它染料(如中性)同浴染色时,应加入两性表面活性剂(防沉淀剂),以及控制加料时机,防止阴阳结合3.染色后期布面的离子性能也很重要,染后必须将未固着上纤维的染料充分洗除.以防后期再遇阴离子药品,产生色剂。染色OK后半成品布应尽量避免再遇阳离子电位高于腈纶表面染料电位的助剂,否则染料可能被置换下来,造成色牢度下降和色光的变化。
3.5. 温度的影响:染色过程:在70度以下除吸附外几乎不上色。Tg左右上色剧烈,须严格控制升温速率和上色速率。固色温度在95-98度。热定型温度:-COOH耐热性能差于-SO3H,-COOH占多的腈纶控制在130度左右定型,-SO3H占多的控制在150-165度左右定型。温度过高手感变硬。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