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缓慢,染料的上染百分率趋于下降。这说明染料上染织物的染座达到饱和。表2染料浓度对上染百分率和K/S值的影响
2.3染色温度
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浓度2 (o ),浴比1:50,用醋酸及醋酸铵调节染浴pH值一5.5,按最终保温温度5o、60、100、105℃测定上染百分率和K/S值,其结果见表3。表3染色温度对上染百分率和K/S值的影响
由表3可知,染料在50 ̄100℃时,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增加很快,这个阶段的升温速率需要很好地控制。比较100、105℃的染色情况,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和K/S值变化很小,且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应选100℃的保温温度较好。
2.4染色时间
按升温曲线升到100℃后,分别保温2O、3O、40、5O、60min,测定锦纶超细织物的上染百分率和K/S值,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看出,随着染色保温时间的延长,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和K/S值都逐渐增大,染色速率增加,染料的移染性和遮盖性也提高;但超过50 min后,变化不大,延长染色时间意义不大。超过50 min后,K/S值降低的原因是在长时间高温下,锦纶超细织物也会在弱酸性条件下发生一定的水解,织物结构变化,染料依附点减少,织物上结合不牢的染料又重新进入染液。
2.5染浴pH值
用醋酸及醋酸铵调pH值为3.5、4.O、4.5、5.0、5.5、6.O,测定锦纶超细织物的上染百分率和K/S值,结果如表5、表6所示。表5染浴pH值对上染百分率和K/S值的影响
由表5、表6可看出,pH值越低,表观色泽越深,上染率高,但匀染性、透染性变差。同时在pH值过低时,锦纶纤维的水解程度加剧,织物的强力下降。用弱酸性染料染色,染色的饱和值往往超过氨基的量,因为在染料与纤维发生离子键结合的同时,氢键和范德华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3]。但pH值过高,染料的上染率下降。因此,综合考虑,应选用pH值为5.5最好。
2.6匀染剂
在匀染剂浓度为1.O%、1.5%、2.0 、2.5 、3.O ,测定锦纶超细织物的上染百分率和K/S值,结果如表7所示。匀染剂用量不同,对超细纤维基布外观色泽和染透性影响显著 。从表7可看出,当匀染剂浓度提到2 后,上染百分率有明显提升。弱酸性蓝AR和弱酸性嫩黄在匀染剂的浓度高于2.5 后,上染率有所下降。这是匀染剂同锦纶超细织物、染料间发生作用的结果,织物上的染座被匀染剂占据,酸性染料不易上染。故匀染剂浓度2.0 为宜。
2.7助剂匀染性和移染性
助剂匀染性和移染性测试结果见表8。
移染性显著增加,可提高在最终染色阶段织物上染料的移染性和遮盖性,使染料更好地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及增加在纤维上的移染性。匀染度越小,匀染性越好,从表8结果看,2.0 匀染剂浓度的效果相比之下要好些。由锦纶织物结构的差异而造成的染料上染差异和条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遮盖。但不能遮盖因氨基差异引起的染料上染量差异和条花l4]。
3结论
(1)弱酸性染料应用于锦纶超细织物染色,得色较深,对染料上染量的差异和条花遮盖性较好。
(2)酸性染料与阴离子型助剂有较好相容性,阴离子型助剂在染浴中扩散力强,易进入纤维,缓染作用强,匀染效果较好。
(3)锦纶超细织物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染色时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对亲和力高的染料,尤其要注意升温速率的控制。
(4)锦纶超细织物染色后的色牢度普遍偏低,应在染色后进行固色处理。
(5)确定的较为理想的染色工艺为浴比1:50,醋酸及醋酸铵调pH值一5.5,染料用量为2%,匀染剂用量为2 ,染色温度达到100℃时保温50 rain。
参考文献:
(1]蔡再生.纤维化学与物理E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李升平.超细纤维简介EJ].四川丝绸,1996,(1):34—35.
[3]刘正超,邢仪泽,王万镒,等.染料应用手册[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9.
[4]常梅,高常新,喻芳丽,等,超细锦纶PU革染色工艺研究[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5]赵涛.染整工艺学教程(第二分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