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上染率和固色率
按工艺处方配制染液A,然后定容稀释到500 mL,测其吸光度为A0,再配制同样染液并按试验方法染色,将染色后的残液及水洗液定容至500 mL,测其吸光度为A1。
待净洗剂皂洗后取残液定容至500mL,测其吸光度为A2。
上染率E=(A0-A1)/A0×100%
固色率F=(A0-A1-A2)/A0×100%
3.5轧染设备
轧液辊中橡胶辊使用寿命短,钢辊易带液不匀产生边中色差,虽加装拦液辊可去除织物表面多余的工作液,但去液效率差,还会出现拦液杂乱问题。橄榄型轧辊可有效防止以上问题的产生,橄榄型轧辊两头小中间大,可调整轧辊的松紧,解决边浅中深问题。一般中深色应适当调松,控制左中右色差。在轧辊处放置布刷可去除沾到轧辊上的掉毛及染料杂质,防止其沾到织物上造成染疵。轧槽的染液用打浆泵循环可使回流染液与轧槽的染液充分混合均匀。
3.6轧染色差分析
3.6.1染料的泳移
染料的泳移是造成色差、条花的重要原因,泳移越明显,色差越大。
3.6.2浸轧染液
由于亲和力的存在,织物在浸轧染液时,会超量带走染料而使轧辊压下来的回流染液的浓度低于轧槽的染液浓度。因此大车连续轧染的初始阶段,轧槽的染液浓度会逐渐走低,轧槽内的染液浓度有一个下降过渡期,而后轧液浓度达到平衡,造成前后色差。还有,染料的直接性不一致,造成轧染前期以直接性较大染料的色光为主,虽有补充液,但随着轧染进行,直接性大的浓度变小,直接性小的浓度变大,轧染后期形成色光以直接性小的染料为主,最终造成色差。
3.6.3织物组织结构
织物稀密路、条干不匀,在染色初期易造成织物带液局部不匀,导致织物稀松部分聚集的染料量大于紧密部分的而得色深,形成条花色差。
3.6.4染料
在轧染过程中,染料颗粒越大,越易形成沉淀。应选用亲和力较低且相近的染料拼色,因为染料亲和力低,初始染液与平衡染液的浓度差小,染色先深后浅的差距小;而染料亲和力相近时,染料上染的同步性好,染色色光稳定。
4·蒸化
织物经轧染后其上的染液分为三部分,即被纤维所吸附的染液、留在织物组织毛细管空隙中的染液和留在织物间隙中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流动的染液。浸轧在织物上的染料只有少量对纤维发生吸附、扩散和固着,大部分染料沉积在织物的毛细管中,未能与纤维反应固着。采用饱和汽蒸时,在纤维间的毛细管中,染料从蒸汽中吸收水分后溶解,在被纤维吸附的同时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发生固色反应,随着汽蒸时间的延长,织物的得色量不断增加,到达一定时间后,染料在纤维上的染座占满,不再进入纤维内部而达到饱和。实践发现,羊毛织物汽蒸时间40 min可使染料充分固色、发色,减少浮色。蒸化设备是染料在织物上发色稳定的重要条件。蒸化设备选用进口的连续式长环蒸化机,织物进入箱体后随着挂布杆自转向前移动,具体过程是:引布架→进布调节成环→进布口预蒸→喂布辊成环→挂布杆成环自转→箱内汽蒸→光电检测出布→摆式落布。蒸化温度98~105℃。
5·水洗
对平洗槽的设备改造:采用蛇形逆流供水方式,热水喷淋、振荡小液量水洗。实践发现,净洗剂4 g/L,水温60℃,浮色可被充分水洗,获得较好的日晒牢度和湿摩擦牢度。另外,在羊毛水洗时可添加羊毛专用柔软剂4 g/L,防蛀剂2~4 g/L。
6·松式烘燥 加刷毛辊可刷去浮毛和杂质。强功率风机吹出高速气流,安装在织物的上下喷嘴处,使到达织物上的气流均匀。织物以波形方式导入烘燥机,产生翻浪效应,从而使织物获得优异的手感和膨松效果,降低残余缩率。热风循环确保空气与织物表面接触达到最佳。烘干温度95~100℃,温度不宜过高,否则色光变暗、手感变硬和膨松感变差。
7·整理烫光
7.1双层剪花毛毯烫整工艺流程
刷毛(布速4 m/min)→单辊双烫剪毛200℃→刷毛(布速6 m/min)→单辊双烫剪毛200℃→刷毛(布速6 m/min)→单辊双烫剪毛200℃→刷毛(布速7 m/min)→单辊双烫剪毛200℃。
7.2单层毛毯烫整工艺流程
刷毛→背面起绒→正面单辊双烫剪毛200℃→刷毛→单辊双烫剪毛200℃→反面刷毛→单辊双烫剪毛200℃,布速同上。
7.3工艺要点
刷毛时布速先慢后快,从根部向毛尖刷毛,可获得优异的手感和膨松效果。
起绒时用双弯针,布速8 m/min,2遍。双层毛毯起毛力:逆针力刻度6~7,顺针力刻度1~2;单层毛毯起毛力:逆针力刻度13~14,顺针力刻度3~4。
8·生产前的复样
8.1复样准确性
放样前必须认真进行复样,复样的准确性是减少生产放样次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不能将样品制作时的工艺处方作为放样依据,必须重新制定大货生产前复样的工艺处方。染料的称量是处方精确性的关键。将染料配制成10 g/L标准溶液,用吸耳球吸入移液管进行打样。每天使用前必须用搅拌器将标准溶液充分振荡,保证溶液的均匀。车间需用最大称量500 g电子天平称量,保证精确度。
8.2复样要专人负责
大货生产安排打样经验丰富的化验员复样。复样时的误差有染料配伍不好、助剂用量不精确、滴液方式不一致、工艺处方记录有误等。另外,坯布、染料、助剂等批次不宜混用。
8.3复样记录工作
复样必须实行“审核制度”,减少差错。样品制作后要有《样品记录与跟踪》以备参考。大货生产时要有《大货生产过程操控记录》并做好批次记录。
9·结论
9.1拉舍尔羊毛毛毯印花及轧染
优选中性染料,应是具有上染曲线相似、色光较鲜艳、竭染率、提升力、相容性、覆盖性、染色条件依存性、色牢度相近等的染料。
9.2轧染工艺中通过调整橄榄型
轧辊的松紧控制左中右色差;建立初始染液的浓度,预调数据库作为施加染液的依据,可调整染液、减小先深后浅的差距(匹头尾)、匹与匹色差。
9.3羊毛毛毯蒸化温度98~105℃,时间40 min。蒸化后湿度以坯布蒸后保持湿润为宜。蒸化设备选择连续式长环蒸化机以保证染料在织物上发色稳定。
9.4准确复样是提高车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要点。
参考文献
[1]胡平潘.印花工艺设计与实施(五)[J].印染,2009,35(1):41-43.
[2]崔浩然.活性染料连续轧染的仿样技术[J].印染,2005,31(22):21-24.
注:本文为“第24届(2011年)全国针织染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