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谷仓 一、前言 织物染整前处理工序(包括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等工序)在染整生产过程中是个基础工序,它对稳定提高后道工序(染色印花后整理等)的产品质量,满足客户各种不同要求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消费者及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对色度、色差、色泽鲜艳度,纯正度、实物外观、缩水率、手感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更显示出染整前处理工序的重要性。加上染整前处理工序的能耗在染整总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70%以上)目前国内印染厂的能耗、水耗、较高。据07年的统计资料,每万米丰的耗煤在3吨左右,耗电在450kw/时,耗水在300~400吨,能耗指标为国标先进的3~5倍,用水量为2~3倍,同时前处理工序产生的污水对环境污染又影响极大。随着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的纺织化学和染整专家都在寻求开发环保型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发达国家相继开发了高效低耗的短流程前处理和生物酶制剂的新工艺来替代传统的前处理工艺(用碱处理工艺)和短流程的碱氧工艺,我国也与时俱进地研发了各种高效环保型的前处理助剂,高效节能型机电一体化的前处理设备及精密自动化测控仪表和清洁生产的新工艺,这给前处理工艺提供了合理流程,合并工序节约能耗减少污染和实施清洁生产的保证。
二、我国染整前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过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染整行业在缩短前处理工序的流程,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在我国也进行了大量工作,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下列几个阶段。
(一)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染整前处理工艺技术主要采用标准传统的退煮漂三步工艺主要为线状生产线:烧毛—绳状进堆而池石浆、石干煮氮泳联合机一织光机一。或煮印锅碱煮一绳状氮泳一印铁丝光。
(二)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由于历史原原因动乱时期,有些地区采用了三不工艺,即不烧毛、不煮练不丝光,使前处理
(三)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又恢复了采用了标准传统的绳状退煮漂三步工艺,并发展了平幅处理退煮漂三步工艺生产线。即烧毛—042碱退浆机一113碱煮练(打卷间歇示)—平幅氯漂联合机一布铁丝光。后又发展了042碱退浆一轧卷汽蒸碱煮练一轧卷汽蒸 80年代后期,工艺又有了新发展,采用042碱退浆—062履带蒸箱碱煮炼—063履带汽蒸氧漂机一布铁丝光,也有采用平幅退煮漂联合机:轧打卷堆置退浆一水洗一R箱轧碱汽蒸煮练或履带轧碱汽蒸煮练—063履带汽蒸氯漂一布淡丝光。 注:采用轧酶退浆必须是坏布采用的是淀粉浆。
(四)进入20世纪90年代,对短流程前处理汽蒸及冷轧堆新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并成功用于纯棉厚重织物,从90年代开始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先后举办了七次前处理学术讨论会,对短流程前处理碱氯一浴新工艺及酶氧一浴新工艺进行了重点推广应用,并组织有关专家针对短流程工艺特别是冷轧堆工艺中存在白度不足毛效不高等的关键问题,在有关企业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成功(提高了毛效和白度),在冷轧堆工艺的理论上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短流程前处理冷堆后必须加强高显热碱处理和高效水洗后才能保证冷堆工艺的产品质量,并将冷堆工艺划分为冷轧堆——热碱处理——高效水洗三个相互紧密衔接的阶段过去被认为最难处理的纯棉厚重紧密织物、采用冷轧堆新工艺后都取得了成功。90年代后期,短流程前处理就广泛应用于各种织物,特别是染整加工时极易引起卷边皱条和损伤弹力的含氨纶弹性织物,在采用冷堆工艺后取得了成功,随着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进展与之配套的前处理助剂和设备也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在助剂方面相应开发了适应短流程工艺的高效环保型退浆剂、精练剂,双氯水稳定剂。在设备方面,相应开发了适应短流程工艺的高效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