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棕绿色品种时,可以选用分散橙或分散黄棕来替代低温型分散黄SE-2GFL,并适当提高焙烘温度,以减少色差。
(2)生产黄绿色品种时,应改善焙烘箱体的边中温差,焙烘温度要适中,并采用两次焙烘以改善色差。如采用分散翠蓝SGL和分散嫩黄SE-6GLN拼色生产果绿色品种时,易产生边中色差,导致中间蓝两边黄。此时,选用分散/还原染料一浴法可以改善单分散染色
造成的边中色差。
(3)生产蓝绿色品种时,需根据蓝光程度和深浅选择分散蓝染料,并据此制定合理的焙烘温度。另外,采用分散灰SBN(蓝E_4K:黄E一3RL:红E4B=42:
24:34)作为拼混染料时,由于拼混所用的三只染料都不是高温型染料,焙烘工艺更应合理,否则色差严重。
2.5深紫色和紫色品种
深紫色和莲紫色品种的生产也较为常见,但这类颜色色光不稳定,前后色差较大,生产中难以控制。生产这类品种时,除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工艺稳定一致)和优化染色处方,还要选用比移值接近、配伍性较好的活性染料及助剂。例如,活性艳红BES、艳蓝BES或KGR蓝、金黄BES只适用于染色光较艳的紫色;对于深紫色,只能选用配伍性相对较差的活性黑KNB拼混。生产中会出现初开车色光较艳,之后色光越来越暗的问题,建议尽可能提高分散染料用量,而减少活性染料用量,以减少活性染料色光变化对颜色的影响。
同时还要防止因工艺波动而影响色光稳定性。如皂煮蒸箱温度95℃以上,减少皂煮时温度的波动,色光稳定;同时,在汽固料中加人适量烧碱,对色光稳定也大有裨益。另外,分散染料应尽量选用分散紫HFRL与分散蓝HGL拼色,而不选用分散蓝2BLN。
2.6砖红色
生产砖红色品种时,要注意染料的筛选。如采用分散大红S-BWFL、分散黄SE-2GFL和分散灰SBN拼色,则色差较重,色样中间黄、两边灰暗。如采用分散大红S-BWFL、分散黄棕S-2BL与分散黑EX.SF拼色则色差较小。
2.7涤棉细纺织物条花的控制
生产涤棉细纺织物时,布面易出现条花,尤其是经纬密分别为l10根/10cm×76根/10cm,96根/10cm×72根/10cm和88根/10cm×64根/10 cm(幅宽均为l19.4cm)的涤棉45/55细纺品种。若坯布质量好,则染色成品织条、织疵少,布面色泽均匀丰满,否则染色后雨状条花疵病严重。为改善这种现象,生产中应注意以下环节:
(1)煮漂效果要好,应充分去除棉杂和浆料。若坯布含蜡,要加人除蜡剂,以防染色时因蜡质产生的不匀和条花。
(2)丝光后期要充分水洗,去除半成品中所含助剂、棉杂和死棉,以防染色时因半成品不净,造成导布辊粘附杂物而影响布面效果。
(3)染色时,采用红外线烘干效果较好,并适当降低风房温度,防止风量过大造成布面条花,以及染料泳移形成雨状条花。
(4)选用分散/活性一浴法工艺染色,布面效果好;若选用分散/还原染料染色,采用两浴法工艺生产的布面色泽均匀、丰满。若分散/活性染色织物布面雨状条花较严重,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可以改用分散/还原染色工艺以改善条花。
2.8助剂对色差条花的影响
染色生产中,添加匀染剂、防泳移剂和螯合分散剂等助剂,可以改善色差和布面效果。生产涤棉中厚织物时,由于烘燥不匀染料泳移导致的色差较少;布面棉杂、棉结、死棉和织疵等疵点导致的色差可选用匀染剂加以改善 .
生产涤棉薄型织物时,由染料泳移导致的色差较多,大多选用防泳移剂来改善色差及条花。助剂对不同颜色的影响也不同。生产灰色系列时,若选用防泳移剂,对死棉和白星的遮盖效果好,但布面易发花;使用匀染剂后,布面条花好,但白星多。生产湖蓝或艳蓝系列时,选用匀染剂,布面条花重;使用防泳移剂,则布面均匀丰满,但死棉、白星多,效果不佳。因此,生产湖蓝和艳蓝系列时,要加强前处理工艺,充分去除棉杂和死棉。涤棉织物涂料染色时,一般添加防泳移剂。因为防泳移剂对颜色不仅具有增深增艳作用,还可以改善布面条花,提高色牢度,使染色均匀、丰满。加人防泳移剂时,与所用黏合剂的相容性要好,防止二者发生凝聚结块而产生色斑。另外,为提高色光稳定性,防泳移剂的用量要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上海印染行业协会.染料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
[2]崔浩然.还原染料连续轧染要注意的技术问题[C].河北:首届中国(北方)印染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资料汇编,2007:24.-33
[3]邱雄飞.提高棉布轧染质量的措施[J].印染,2003,29(6):2328.
[4] 赵利强.棉织物漂练半成品疵点的成因及防治[J].印染,2008,34(10):2021.
[5]赵利强,靳建斌,王索霞.染色色差色条色花的预防与控制[J].印染,2OO6,32(9):1920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