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差和条花是涤棉织物染色过程中易出现的疵病,分析了棉花品质和纺织工艺对染色成品质量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在生产浅蓝、深蓝、艳蓝、绿色、深紫色和紫色及砖红色等品种时,染料和助剂的选择,生产工艺的制定,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染色;色差;涤棉织物
1 坯布质量的影响
1.1棉花品质的影响
棉花产地、品质和成熟度对上染率及布面染色质量影响很大。光照充足、生长期长和成熟度好的棉花,其织成品染色得色率高,染色均匀,无白星、死棉;反之,生长不充分的棉花,死棉和蜡质较多,染色后白星严重,易染花,且色泽萎暗。
1.2织造工艺的影响
涤棉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浆料对半成品的染色性能也有很大影响。有些纺织厂设备差,织布过程中断头和粒头多,为降低成本而使用的石蜡在练漂前处理过程中很难去除,导致染色后布面发花,蜡条严重。还有些纺织厂采用回收旧棉生产涤棉坯布,或将废旧布条打烂后掺人棉纱中进行织造,导致涤棉坯布组分比例不一致,染色后匹差、条花、死棉白星严重,色光萎暗。
2 染色工艺的影响
2.1浅蓝、浅靠和靠蓝品种
生产浅蓝、浅靠和靠蓝系列颜色品种时,一般选用分散蓝2BLN,分散红3B和分散紫HFRL拼混,染色织物红光较重为色深,蓝光较重为色浅。分散蓝2BLN为低温型染料,而分散红3B和分散紫HFRL为高温型染料,焙烘过程中染色织物易因温差而造成两边浅、中间深的色差,且布幅越宽,色差越严重。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色差 :
(1)通过烘干调整色光
生产该系列颜色品种时,避免因烘干温度中间高两边低造成分散蓝2BLN发色不匀,染色织物中间色光深,两边色光浅。所以,初开车调整色差时,烘干不开蒸汽。如果仍不能调整色差,需检测布面的边中含碱量。如果丝光去碱不净,色差只能达到3—4级。因此,丝光处理后要充分蒸洗去除碱剂和助剂。
(2)调整染色处方
分散蓝SGL和SBL为高温型染料,采用其替代低温型分散蓝2BLN染料进行拼色,可以明显改善色差,但成本会有所增加。
(3)适当降低焙烘温度
生产浅蓝系列品种时,焙烘温度可适当降低至185—190℃。但该方法只适用于浅蓝色品种,不适用于艳蓝色品种。因为艳蓝色分散染料用量大,焙烘温度较低,会影响分散染料的上染率,达不到色深要求,且易造成布面发花、发白,色泽萎暗。
(4)缩短色光平衡时间
还原大红R和还原红F3B染料的初染率低,初开车时红光小;随着染色进行,红光增大,染色平衡阶段色光才趋于稳定。色光不符样长度L和色光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可按式(1)和式(2)计算得出由式(2)可知,影响染液平衡的因素很多。色光平衡时间越短,车速越快,初开车不符样数量就越低。例如,织物单位长度质量为200g/m,带液率为65%,
车速45m/min时,色光不符样数量与色光平衡时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色光不符样数量与色光平衡时间的关系
轧槽容积/L 色光平衡时间/min 色光不符样/m
100 17 765
80 l3.5 607.5
60 10 450
实际生产中,若车速低于45m/min,料槽染料未达满容积即开车,色光平衡时间会比测算时间短1/3,色泽不符样大大减少。另外,可以通过添加色淀、冲淡染液及追加染料等方法,缩短色光平衡时间,减少色光不符样的数量。此外,减小轧槽容积,加快料槽染液循环,或者水洗槽大溢流小水位,也可以缩短色光平衡时间,减少初开车不符样数量。
如果客户允许,可使用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其色差较使用分散/还原染料低,且前后色光稳定。
(5)加人防泳移剂
生产浅蓝、浅靠等颜色时,若为涤棉厚重织物,可以添加匀染剂以减少色差;而对于细纺薄型织物,添加匀染剂反而会使布面条花较重,尤其是45texX45tex88根/10cmX64根/10cm119.4cm涤棉品种,条影非常严重。对此,加人防泳移剂可以有效改善染料泳移造成的色差,并大大减少布面白星、雨状条花和织条疵病。
2.2深蓝色品种
生产色光较暗的深蓝色品种时,常选用分散黑EX—SF、分散深蓝HGL和分散红玉S-2GFL拼混。由于分散黑染料是由多种组分拼混而成,组分含量不稳定;分散深蓝分子质量大,结构复杂,且含有不同组分的染料中间体,会影响发色。另外,染料生产工艺的波动
也会造成染料组分含量不一致;出厂时若经调色修色,每次加入的调色染料也不尽相同。虽然这三只染料均为高温型染料,高温焙烘利于减少色差,但若修色时采用的调色染料其配伍性不一致,提高焙烘温度反而会使色差增大,造成织物中间发蓝光,两边发黑红光。此时,应弃用此批号染料,或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改善色差。
生产深蓝色品种时,选用分散/还原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艺,色差较小。采用分散/活性两浴法染色工艺,需控制好染料比例,使涤棉色相一致。若涤棉织物分散染料染色时形成色差,则活性套染时就很难修补。通常,分散染色时需调整轧车压力,使中间颜色略深、略暗,以利于活性套染,并保证拉幅后成品色差较小。生产艳绿光深蓝色时,采用分散蓝2BLN拼色会造成边中色差,中间发暗无蓝光,两边则呈艳蓝光。此时,应采用分散蓝HGL与之拼色可改善色差。
2.3艳蓝品种
生产艳蓝系列产品时,一般选用分散蓝2BLN与分散紫HFRL拼混。分散蓝2BLN为低温型染料,故染色后焙烘温度定为190~195cI=。实际上,按此焙烘工艺生产出的色布色差反而较重。与浅蓝浅紫系列色差相反,艳蓝色布的中间又浅又蓝,两边则呈蓝紫色光。这是因为艳蓝色品种颜色较深,如果焙烘温度低,固色牢度差,在高浓度保险粉还原条件下剥色严重,造成中间色浅、暗红光小,而两边则呈艳蓝红光;相反,如果焙烘温度定为2000C,则色差就非常小。
生产中,还应根据艳蓝标样色光是否艳丽来制定焙烘工艺。若标样色光艳丽漂亮,而采用较高焙烘温度时色光仍较暗,则应适当降低焙烘温度,或增加分散染料用量,降低还原染料用量;若标样色光较暗,焙烘温度一定要达到200℃,这样不仅得色深、色差小,而且还可节省染料。
2.4绿色品种
生产绿色系列时最易产生色差,且难以解决。因此,合理选料和制定适宜的生产工艺尤为重要。绿色系列大致分为棕绿、黄绿和蓝绿三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