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亚麻织物不同修色染色及其牢度试验,测定染色织物水洗色牢度,得到亚麻织物染色修色对织物色牢度影响规律。为了达到亚麻织物的染色水洗牢度,实际染色生产中应尽量实现一次符色,染色回修应按照第一次染色工艺条件执行,加强亚麻织物染色修色工艺管理是染色水洗牢度的保证。
亚麻织物染色水处理牢度较低是染色生产中的难题之一,为了解决该问题曾对亚麻织物前处理程度对染色色光及染色牢度的影响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前处理可提高亚麻织物色光鲜艳度,也能提高亚麻织物染色水洗处理牢度。其主要原因是亚麻纱线表面的纤维脱胶程度高,纤维分裂度提高所致。然而,在工业生产中亚麻织物染色水洗牢度仍然不能达到染料推荐的水洗牢度指标,并且产品染色水洗牢度指标波动性较大。为了解决该问题,结合生产过程进行了实验室试验,认为染色色光的不符来样颜色进行颜色色光回修是形成染色水处理牢度波动的主要原因。
试验采用染色生产中同色样染色产品中的一次符色、不规范补色染色回修、规范补色染色回修等样品进行水洗牢度测定。实验证明,染色修色对亚麻织物水洗牢度具有较大的影响,不规范的补色染色回修降低了亚麻织物染色水洗牢度。
1试验
首先对不同染色加工的亚麻同色号产品进行水洗牢度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条件下活性红BES对亚麻织物实验室染色对比试验,测定布样的染色牢度、染色深度K/S值。
1.1同色号亚麻织物染色水洗牢度测定
采用生产车间的同一布号256#染色品种,经过不同染色加工过程,成品均符合色光要求的3种布样,分别进行水洗牢度测定。
1.1.1布样
布号256劳,织物规格:24×22(公支),106×100(根/5am),91.5(cm);织物采用煮练纱进行织造,经过烧毛、退浆、煮练、氯漂、氧漂等前处理加工,然后再进行卷染机卷染。采用一次染色成功布样l份,编号1#;经过染色回修加色染色布样l份,编号2#,经过染色回修剥色布样1份,编号3。
1.1.2试验
染色耐洗色牢度实验采用sw—l2型耐洗色牢度仪;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沾色用灰色样卡;布样采用亚麻织物、棉织物作为组合贴衬,使用标准皂片5g/L,浴比l:50,50"C±2"C的条件下,测定原样褪色、白布沾色的水洗牢度。
1.2实验室染色对比试验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染色回修加色,并与一次性染色成功布样进行对比。
1.2.1染色试验
采用lO1誊原色纱亚麻织物,经过生产车间的前处理(烧毛、退浆、煮练、氯漂、氧漂等)加工,然后经过下列染色工艺染色。染料采用活性红BES,染色工艺试验过程如下:70度恒温染色入染一15min加盐促染一15min加
碱固色---20min ̄I碱固色一固色20min后水洗一皂洗一水洗一脱水烘干 -----入染加盐促染加]/2碱同色11/2碱固色皂洗、水洗。
1)染色处方: ・
活性红BES 2%(omf)
NaCl 20 g/L
Na2CO3 10 g/L
工艺条件:
染色温度 70℃
染色时间 40min
固色温度 7O℃
固色时间 40min
(2)5#染色处方及工艺说明将4孝染色染料减少使用量的5%,用染料1.95%(omf)进行染色,染色、固色、皂洗、水洗完成后再追加O.10%(omf)的染料进行染色,染至所需染色深度,进行水洗,该回修染色为不规范回修染色,该染样作为5。
(3)6孝染色处方及工艺说明
将4#染色染料减少使用量的5%,用染料1.9%(omf)进行染色,染色、固色、皂洗、水洗完成后再追加0.15%(omf)的染料进行染色,再按照工艺曲线完成固色、皂洗、水洗过程。该回修染色为规范回修染色,该染样作为6书。
1.2.2染色水洗牢度测定
(1)水洗牢度测定
分别测定4、5、6 布样的水洗牢度,结果如表2所示。试验方法同1.1.2。
(2)原样褪色布样K/S定值
分别测定4、5、6布样原样的K/S,原样经过皂洗后再进行原样褪色的K/S,计算变化率。如表3所示。
1.2.3试验数据
实验室染色后测定的染色牢度如表2所示,测定的K/S值如表3所示。
2试验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可见,亚麻织物染色回修对织物水洗牢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能够按照染色工艺进行规范的工艺进行回修染色,能够提高亚麻织物染色水洗牢度,规范的执行染色回修工艺有赖于严格的工艺管理。
2.1亚麻织物染色工艺对染色水洗牢度具有较大的影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