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2看出,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DMAB和DEAB染色羊毛织物的最大吸收波长(A一)分别为630 nm和640衄,两者相差10砌。这可能与两者分子结构方面的差异有关。根据发色理论哺J,在有机物分子共轭系统中引入给电子基可降低其分子激化能,从而使其A一向长波方向移动,发生深色效应,并且给电子基的给电子性越强,其共轭体系的深色效应越强。对于两种芳香醛而言,可能由于其中乙氨基比甲氨基具有稍强的给电子性,从而引起两种芳香醛染色羊毛织物在最大吸收波长方面略有不同。另外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DMAB染色羊毛织物的肜S值明显高于DEAB染色羊毛织物的∥s值,尤其在其最大吸收波长处表现的更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DEAB具有比DMAB更差的水溶性,这导致其更难以向羊毛纤维内部渗透,所以阻碍了其与纤维中的色胺酸发生上述发色反应(I),使得染色织物的表面深度低下。
在与上述相同的盐酸浓度和过氧化氢浓度条件下,DMAB浓度对染色羊毛织物表面深度和色差的影响如图3和表1所示。图3显示随着染色浴中DMAB浓度的增加,染色羊毛织物的肜S曲线不断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在DMAB浓度c(DMAB)和最大吸收波长处的肜S值(影S一)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如方程(1)所示。
此外从表l也可以发现,DH’、DC’和DE‘逐渐增大而DL+逐渐减小,说明染色羊毛织物的深度和鲜艳度不断增加。这是因为DMAB浓度的升高会使反应溶液中的DMAB分子数目增加,能够提高与纤维中的色胺酸分子的接触机会,两者更容易发生反应(1),使纤维颜色加深。
2.2 过氧化氢
在使用盐酸浓度为4.25%(埘t)和DMAB浓度为0.50%(们)的条件下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然后在含有4.25%(伽)浓度盐酸的氧化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并以此处理羊毛织物,过氧化氢浓度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参见图4和表2。
从图表4和表2可知,增加过氧化氢浓度使得染色羊毛织物∥S值、DC+和DE。逐渐升高,在浓度为0.175%(加t)时达到最高点后有所下降;而DL’则表示出与之相反的规律。这表明在过氧化氢浓度达到0.175%(埘f)时染色羊毛织物的表面深度最高,鲜艳度也最好。这是由于氧化浴中过氧化氢对纤维中的色胺酸与DMAB所生成的中间产物具有氧化作用而使其形成共轭系统,而且过氧化氢浓度越高,氧化作用越强,会导致更多的中间产物发生氧化反应而发色。然而过量的过氧化氢具有氢氧自由基捕捉作用一J,从而导致氧化作用减弱,使得羊毛织物的颜色变差。此外,过量的过氧化氢还可能够将吸附于纤维表面的芳香醛氧化为羧酸使其失去与色胺酸反应的能力,也可能使在纤维表面生成的芳香醛与色胺酸反应物进一步氧化,导致其中的共轭结构发生破坏。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