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得出了DF一88酶用量的范围为20~30 ̄4L,双氧水用量的范围为35~45 g/L.汽蒸时间范围为45、60min。
2.2正交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按k(3,)方案进行正交试验.其试验结果列于表4.结果分析见表5
从表5数据可知.影响织物白度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是DF一88酶的用量、双氧水的用量、汽蒸时间:影响织物毛效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是DF一88酶的用量、双氧水的用量、汽蒸时间;影响织物强力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是双氧水的用量、汽蒸时间、DF一88酶的用量 从而知道影响白度和毛效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DF一88酶的用量和双氧水的用量.所以综合考虑,选AB,然后从上述表格的数据中可 知,汽蒸时间对白度、毛效、强力的影响都不一样,考虑到主次因素是B>C>A,而其余两个是A>B>C.所以,汽蒸时间选C ,最佳方案为A,B,C:,即为:DF一88酶:30 g/L ̄H2O2:45 g/L;汽蒸时间:60 min;pH值:11 ̄11.5。
3 DF一88酶工艺与传统工艺对比
3.1工艺对比小试结果
根据所测得的织物白度、毛效、强力.将DF一88酶浸轧一汽蒸前处理工艺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表6。
从表6可知,DF一88酶浸工艺织物的白度、毛效均比传统工艺高,尤其是强力损伤率大大降低,仅在5%左右,残液pH值明显下降,其碱度下降了100倍以上.残液色度明显低上百倍.而且DF一88酶浸轧一汽蒸前处理工艺比传统工艺流程短,而且它处方简单,操作方便。生产过程易控制。质量稳定性提高。
3.2纤维微结构分析
不同工艺及各工序处理后纤维微结构见图1图4。
从图l、4可以看出.酶处理后粘亚麻纤维微表面比传统工艺处理后表面光滑.也比氯漂后纤维微表面光滑.横节竖纹明显减少.进一步证明了酶处 理工艺织物质量优于传统工艺。
4 结论
(1) 通过系列试验,得到酶处理工艺最佳处方为:DF一88酶:30g/L;H2O2:45g/L。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条件为:坯布一浸轧练漂液(室温,轧余率:100%一110%)一汽蒸(100~102℃,60 rain)一热水洗(90 ̄95 oC,5 rain)一冷水洗(5 rain)一烘干
(2)DF一88酶浸轧一汽蒸工艺处理后织物的白度较坯布有很大提高,3O min毛效达13.5 cm、强力损伤率仅为5%,比传统工艺强力提高16%左右
(3)传统工艺残液的pH>13,而DF一88酶浸轧一汽蒸前处理工艺中溶液的pH为10~10.5,色度小,污水处理负荷大大减轻,是一个优良的清洁生产工艺
(4)DF一88酶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能耗小,可操作性强,重演性好。质量稳定。
5参考文献
[1]张健飞,江蕾,候刚华,等.亚麻粗纱及织物生物酶精练探讨[J].染整技术,2002,(2):12—16
[2]肖英杰。亚麻/粘胶混纺织物染整工艺[J].印染,2001,21
[3]高淑珍,赵欣.生态染整技术[n J.2003.6
(4]刘伟,刘学强,仲黎明.煮练酶在纯棉粗厚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05,(4):23—25
【5]宋心远,沈煜如,等.新型染整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6]杨保生,范向东.粘胶亚麻混纺纱线的前处理丁艺实践[J].染摧技术,2005,(5):19—20
(7]薛迪庚.酶加工法与绿色染整[J].染整技术,2002,(5)
[8]南洋.亚麻织物煮练酶前处理工艺[JJ.印染,2004,(15)
(9]邓兵.苎麻织物生物酶前处理工艺[J].印染,2005,(23)
[1O]蔡如月,等.粘胶/亚麻混纺织物前处理新工艺[J].印染,2005,(9)
[11]朱小云,许海音.生物酶处理纯棉织物的技术进展及前景[J].染整科技,2005,(1)
[12]朱世林.纤维素纤维制品的染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