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工艺条件
(1)工艺流程:翻缝一酶煮一碱煮一烧毛一氧漂一丝光一轧染一后整理一成品
(2)酶煮:处方(g/L): 老工艺 新_T艺
F G F G
BF一7658淀粉酶4 HZM一102酶18 20
渗透剂 3 渗透剂 2 2
食盐 10
新、老工艺均为二浸二轧.轧液率100%
汽蒸温度、时间:55℃.60 min 75℃,60 min
(3)碱煮:处方( L): 老工艺 新工艺
980 J精练王 6 6 4 4
CE渗透精练剂 6 6 4 4
螯合分散剂 3 3
亚硫酸钠 4 4
新、老工艺均为二浸二轧.轧液率100%
汽蒸温度、时间均为100℃,60 mi”
(4)氧漂:常规氧漂新老工艺相同。
2.2加工织物除杂和毛效对比 :表2新老工艺织物去杂和毛效对比
由表2可以看出,煮练酶前处理果胶、灰分去除率与传统方法相近.棉蜡和蛋白质的去除率稍差些.但毛效基本一致 这是因为蛋白质主要存在于棉纤维内层的胞腔内.影响润湿性极小.而织物上残留的少量棉蜡是煮练酶前处理后的织物具有柔软手感的原因之一。
2.3加工织物物理性能和染色性能比较
表3处理后织物的物理性能和染色性能比较从表3也可以看出.煮练酶工艺处理后织物的 强力、白度、染色得色率和鲜艳度都比老工艺较好.棉籽壳去除G品种略差一些.偶然有细小点2-4污水中COD比较
(1)试验品种:120 cm 40x40/133 ̄72全棉精梳府绸
(2)工艺流程:坯布一烧毛一(新 艺:轧煮练酶汽蒸;老工艺:轧碱汽蒸)一五道水洗一氧漂一水洗一烘干。
表4新老工艺水洗槽CODI;比较
从表4可以看到煮练酶前处理T艺的COD值远远低于传统碱前处理工艺。设备和工艺的不同.COD也会有变化 一般情况煮练酶T艺的污水中的COD含量只有传统碱_[艺的5%~l0%.特阔幅设备上略高约50%左右.因此具有环保上的优势
2.5成本比较
应用煮练酶前处理比传统碱前处理_1=艺的直接成本略为高些.但结合污水处理费的减少和后整理时可以少加柔软剂.以及染色得色略深.匀染性好等综合因素,二者成本持平.而品质提高了
3 结论
本公司应用煮练酶已生产各种规格弹力布lO0万米,突破了连续轧蒸煮练酶前处理_T艺只能生产薄型府绸及PVA浆含量低的织物.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有以下一些体会:
(1)应用煮练酶HZM一102对棉机织物进行前处理.可大幅度降低污水中的COD值
(2)连续轧蒸煮练酶前处理 艺是切实可行的,各项指标大都优于碱煮练_1 艺.且完全可以利用印染厂现有前处理设备 、
(3)经煮练酶前处理的织物手感柔软.染色匀透,色泽丰满,T艺稳定.有利于提高一次成功率和产品品质。
2_4.4逆渗析法
逆渗析法用于使污水浓缩。其原理为利用 半透膜”分子的渗透性能 在污水上施加压力(15~50kg/m )。污水中的水分子即通过半透膜渗透出来 从而使污水浓缩。常用
的半透膜为醋酸纤维薄膜、乙基纤维素薄膜与聚丙烯酸甲酯薄膜等。
3经处理的污水排放
3.1排放到江河或大海污水处理达标后可以排放入江河或大海之中。如果排放到江河中去 则排放BOD5标准主要根据受纳水体的BDD要求与稀释倍数来决定。
3.2用于农田灌溉
远离江河或大海的印染厂.其污水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于农田灌溉,以利用其所含肥效。用于农田灌溉的污水必须无碍于农作物生长,无碍于土壤结构.还必须注意检验其重金属含量与其它金属盐类的含量、硼与砷的含量以及其pH值。重金属铝、铅、铬、铜、锰与汞的含量在1 mgm以上.钠、钾、钙的含量在1 g/L以上的污水对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不利。印染污水中必然含有大量钠离子,农作物对钠盐的承受能力不同。抗钠盐能力强的农作物为小麦、大麦、棉花、油莱与甜菜。能力中等的农作物为玉米、南瓜、西红柿、洋葱、菠菜、胡萝卜等。能力弱的农作物为卷心莱、土豆 豌豆、芹菜等。pH值小于6与大于8的污水对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不利。各种农作物对pH值的适应能力不同。小麦、玉米、大豆为6~7.棉花为6~8.花生、烟草为5~6,土豆为4.5~5.西瓜为6~7。
污水灌溉农田可以节省生物处理等的基建、运行费用。通过自然蒸发.自然净化与向地下渗透.可以减轻不少处理负担。其缺点为夏季积水易发生厌氧降解作用.产生恶臭气体.滋生蚊蝇及藻类以及农场工人可能发生农田皮炎.这是由污水沉淀发酵的分解产物所引起。预防方法为下田前在局部涂一层50%松香凡士林药膏.收工后用清水冲洗。治疗方法为用紫药水或氧化锌软膏涂擦局部。一旦排放的污水不能达标,在电脑控制下排放会自动停止.并发出信号,污水暂存在大型贮存池之中。及时查明原因.下达措施.恢复达标后,恢复排放。
如果环境因此而造成严重污染.企业法人应负法律责任.当地政府应接受社会的质询,媒体与公众都会极度关注。
4结语
污水治理最好能从源头做起。但印染厂在染整加工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利用先进而科学的方法处理这些污水.不仅有利于印染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将有利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翟保京,邓学进.从三种人工汗液组成看汗光色牢度评价标准[J】、印染,2003(9):36—37、
[2】 宋心远,沈煜如.活性染料及其染色的近年进展(七)[J】、印染,2002(8):44—48、
[3】FZ,T 73007-2002针织运动服[S】.
[4】FZ,T 73008—2002针织T恤衫[S】.
[5】李志恩,齐亚民,赵聪敏、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试验方法的研究[J】.纺织科学研究,1993(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