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竹浆粕加工中的漂白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6日

1.7 X射线衍射分析

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在D/max.2550PC 18 kW转靶x射线衍射仪上测定。测试条件为:Ni滤波,Cu靶‰射线,管压40 kV,管流40 mA,扫描速度2(o)/rain,范围从50到500。浆粕的结晶度利用segal提出的结晶指数表示[2】。晶粒尺寸£根据Scherrer方程计算b],本文主要研究002晶面的晶粒尺寸.

2结果与讨论

2.1木聚糖酶处理对竹浆粕性能的影响

在木聚糖酶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pH=6。5,70℃)下,对蒸煮后的竹浆粕进行木聚糖酶漂前预处理。酶处理后竹浆粕的自度以及一漂后浆粕的白度和黏度如表1所示。

表1木聚糖酶用■对竹浆粕白度及黠度的影响

随着酶用量的增加,木聚糖酶处理后的竹浆粕以及一漂浆粕的白度逐渐升高,酶质量分数为0.04%时,白度分别增加了2.5%和3.1%。因为木质素是主要的发色基团,这表明增加木聚糖酶用量也有利于木质素的脱除,其原因可能是木聚糖酶有选择性地水解部分木聚糖,破坏了木素一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的结构,同时带动了少量木质素溶出,导致酶处理后浆粕白度的提高。同时有选择性地水解部分木聚糖,使得竹浆粕有更多孔即有更好的渗透性,从而有利于一漂阶段木质素的去除。当酶质量分数超过0.04%后浆粕的白度没有明显的改变。随着酶质量分数的增加,一漂后浆粕黏度变化不大,只有达到0.04%后黏度才略有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酶处素的氧化降解也增加。因而酶质量分数为0.04%时能达到最佳的预处理效果。理后,浆粕的渗透能力增强,过氧化氢对纤维素的氧化降解也增加。因而酶质量分数为0.04%时能达到最佳的预处理效果。

随着丙酮与过硫酸氢钾质量比的增加,竹浆粕终漂后的黏度一直保持增加,以质量比3:4为临界点,之前和之后增加的原因不一样。当其质量比小于3:4,黏度的增加是由于过硫酸氢钾对木质素和纤维素没有选择性,而随着丙酮含量的增加,生成的DMD会优先作用于木质素,降低了对纤维素的损伤。在此之后,由于过硫酸氢钾含量的降低,生成DMD的量减少,其对纤维素的氧化降解也减弱。此外由表2可知,DMD处理的竹浆粕终漂后的白度相比未经DMD处理的终漂后的白度增加值要大于相应DMD处理后竹浆粕的白度增加值。这表明H20:漂白前使用DMD预处理,可以活化木质素结构,提高H2 02的脱木质素能力。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