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纯度和结构的鉴定:
(1)薄层分析分别以环己烷/丙酮=1/1和氯仿/丙酮=9/1及丙酮/环己烷=3/2和氯仿/丙酮=9/1为展开剂,对两次柱层析分离得到的染料进行纯度鉴定。
(2)熔点测定用X15显微熔点测定仪(微电脑控温型)测定分离所得染料的熔点,通过其熔程来判断染料的纯度。
(3)红外光谱法将提纯后的染料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检测其结构。通过谱图分析判断所合成的物质与其设计的结构是否吻合。
合成染料的应用性能所得的染料用于棉的热转印实验,对比皂洗前后的变化。改性好的染料与现有黄色、黑色染料进行混拼,再进行热转印皂洗。
实验表明,由第一条路线改性,即用-NHCOCH3及-NHCOCH2Cl基团取代原先的-NH2,将改性后的染料在处理棉上进行热转印,布样颜色呈橙黄色。这说明尽管-NH2基团与-NHCOCH3及-NHCOCH2Cl基团同属吸电子基团,但由于三者在吸电子性上的差别,导致助色程度不同,使得染料的色相也有所不同。此外所得布样经皂洗后颜色向红光方向偏移,皂洗变色但不褪色。
根据第二条路线改性,即将原先的-NH2通过重氮化反应再水解变成-OH.用改性后的染料在处理棉上进行热转印,布样颜色呈橙色。皂洗后不变色也不掉色。
第三条路线改进方法是用取代的苯氧基代替原先的苯氧基。将改性后的前两种染料在处理棉上进行热转印,所得的布样与C1I1分散红60相比颜色更接近品红,皂洗变色和褪色牢度都能达到标准。再将其与现有的蓝色、黄色分散染料混拼成其它颜色,色光更纯正,同时有很好的皂洗牢度。
由于蒽醌染料的助色基团不同,改性后的染料和原染料产生了差异。1-位-NH2的变化致使染料的颜色和皂洗牢度都发生了变化,2-位尾基苯氧基的改变,改变了染料的染色性能,染料604、605的皂洗牢度与C1I1分散红60相比,更适合棉织物的热转移印花。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