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转杯纺 >

转杯纺制竹节纱的工艺研究

来源:东华大学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3日

假定纺杯直径为66 mm,则当粗节倍数为3.6时,竹节长度为414.7 mm;当粗节倍数为2.7时,竹节长度为342.9 mm;当粗节倍数为1.8时,竹节长度为271.1 mm。

竹节的间隔在纺杯周长3倍~40倍的范围内取某段区间随机变化。

3.2.1试纺方案的确定
根据实验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7个方案,具体工艺条件见表1。

 

3.2.2粗节倍数
由理论分析可知,基纱线密度在36 tex以下时,粗节倍数为4倍~5倍将不影响纺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方案6为例,根据实际试纺的工艺条件,计算捻度传递长度随线密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可见粗节线密度从29.5 tex增加到126 tex,其最小捻度传递长度也大于7 mm,因此能够顺利纺纱。实际试纺过程中,受实验室电机功率限制,粗节倍数最大在4倍左右。纺纱过程中,所有方案都能顺利纺纱,并且稳定性较好,这也证明了粗节倍数估算的正确性。
 


 

粗节线密度的测量采用间接方法,即求取5cm最粗的一段粗节测质量。对于方案1,取10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喂给罗拉快速、相应输出的竹节纱长度大于纺杯周长的情况下,粗节线密度能达到设计要求,即粗节倍数可达到设计要求。

 3.2.3竹节长度
竹节长度与纺杯直径有关,直径越大,其竹节长度也越长。从表1中的前三个方案中可见,其他工艺条件相同,仅是纺杯直径不同,分别为36mm、54 mm、66 mm,得到的竹节长度也不同(见表3)。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