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正交试验优选工艺条件
选用三因素三水平进行L9(33)正交试验,对于活性红SDE-2BL而言,对染料上染率影响最大的是元明粉用量B,其次为固色温度C和小苏打用量A;对固着率影响最大的是固色温度C,其次为小苏打用量A和元明粉用量B;对总固着率影响最大的是固色温度C,其次为小苏打用量B和元明粉用量A。染料上染率、固着率及总固着率对应的最佳染色工艺分别为A2B3C2、A3B2C3及A2B3C3。由于染料的总固着率是染色效果主要的参考依据,所以选择最佳染色工艺为A2B3C3,即小苏打3g/L,元明粉60g/L,固色温度90℃。
对于活性黄SDE-RL而言,对染料上染率影响最大的是元明粉用量B,其次为固色温度C和小苏打用量A;对固着率影响最大的是元明粉用量B,其次为小苏打用量A和固色温度C;对总固着率影响最大的是元明粉用量B,其次为小苏打用量A和固色温度C。染料上染率、固着率及总固着率对应的最佳染色工艺分别A3B3C3、A1B3C1、A3B3C2,选择最佳染色工艺为A3B3C2,即小苏打4g/L,元明粉60g/L,固色温度80℃。
对于活性蓝SDE-GFL而言,对染料上染率影响最大的是固色温度C,其次为元明粉用量B和小苏打用量A;对固着率影响最大的是小苏打用量A,其次为固色温度C和元明粉用量B;对总固着率影响最大的是小苏打用量A,其次为元明粉用量B和固色温度C。染料上染率、固着率及总固着率对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A1B2C1、A1B3C3、A1B3C3,选择最佳染色工艺为A1B3C3,即小苏打2g/L,元明粉60g/L,固色温度90℃。由于元明粉用量40g/L和60g/L时染料的总固着率相差不大,所以元明粉用量可取40g/L;而固色温度从80℃提高到90℃时,总固着率也仅从83.13%提高到84.00%,所以固色温度可取80℃。
2.2 染色效果评价
2.2.1 染色真丝绸的染色牢度
采用优选的染色工艺对真丝绸染色,然后测定它们的摩擦牢度及耐洗牢度。用SDE型活性染料染色的真丝绸,其染色牢度较好,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均在4级以上,这说明活性染料与真丝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比较牢固。
2.2.2 染色真丝绸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染色真丝绸同2.2.1,测试染色前后真丝绸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结果见表2。
表2 染色前后真丝绸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由表2可以看出,染色真丝绸的断裂强力比未染色真丝绸的断裂强力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其中用活性红SDE-2BL染色影响较大,而用活性黄SDE-RL和活性蓝SDE-GFL染色影响相对较小,但影响都不是太大。
3 结论
3.1 通过分析得出SDE型活性染料三元色染真丝绸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小苏打固色,用量2~4g/L,元明粉用量40~60g/L,固色温度80~85℃,固色时间45min。
3.2 优选工艺条件下染得的真丝绸,与未染色真丝绸相比,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变化不大。
3.3 染色真丝绸具有良好的染色色牢度。
参考文献
1.周庭森.蛋白质纤维制品的染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57~158
2.沈一峰,林鹤鸣,杨爱琴等.双活性基活性染料真丝绸染色工艺研究[J].染料与染色,2004,41(2):105~108
3.王海峰,韩剑科,周岚等.蚕丝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研究[J].印染,2005,31(6):9~11
4.宋心远,沈煜如.活性染料及其染料的近年进展(一)[J].印染,2002,28(2):12~13
5. Lakkumi N., Sundaram A.. Study ondyeing of silk using reactive dyes [J].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