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羊绒染色的发展概况;并针对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委托检测中的问题,提出展望。关键词:羊绒;染色;发展概况;展望
羊绒纤维的横截面是圆形的,直径是14.5urn -16.5um,具有轻柔、细滑、保暖等优良的性能。同时,以羊绒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纺织品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贴身穿着时,能够在外界气 候多变的情况下自动吸湿,具有良好的排汗作用,并可与人体皮肤快速自动调节出适合肌肤 身理的温度【1]。基于以上众多优异的性能,羊绒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 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羊绒制品的市场需求 量越来越大,对羊绒的高品质要求也变得愈演愈热。但由于染色加工最易造成羊绒纤维的损伤,所以许多研究者纷纷地投入到羊绒染色的研究中。
1 紫绒脱色
羊绒可分为白绒、紫绒、青绒三种绒毛。白绒 的染色性能最好,可以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紫绒的颜色较深,不易获得各种鲜艳的颜色和浅色,因而使用的范围不及白绒广,成本也比不上 白绒的高。而青绒的颜色介于白绒和紫绒之间。 随着人们对羊绒制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白绒的价 格将越来越高。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广大紫绒的使 用范围,对紫绒进行脱色后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
对于紫绒纤维而言,应莉等人采用金属盐处 理后再进行氧化还原处理,脱色效果很好。其中,采用铜金属盐效果最好[2]。张健飞等人采用硫酸亚铁催化,水洗后,采用双氧水氧化,再用水洗,接着用漂毛粉还原,最后用水洗[3]。魏玉娟等人针对紫山羊绒针织物,使用漂白活性剂四乙酰基 乙二胺或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有效地提高紫羊 绒纤维的白度,保护羊绒,减小紫羊绒的损伤,减 轻羊绒的毡缩程度[4]。此外,魏玉娟通过研究发 现:漂白工艺对浅色羊绒的上染率影响较深色绒 的影响大;漂白条件越激烈对纤维的损伤越严 重,为避免紫绒纤维的严重损伤,将漂白后纤维 的白度控制在40%左右;对脱色后的紫绒采用低 温染色。
虽然众多研究者试图从简化紫绒脱色工艺、提高紫绒脱色效率、减轻紫绒因脱色造成损伤等角度去研究紫绒脱色,但是脱色后的紫绒仍然存在着上染率低、染色牢度差、纤维强力受损、纤维、纺纱后的手感差等问题。
2 羊绒的染色发展状况
2.1羊绒低温染色 通常对羊绒的染色采用沸染的方法,但在 高温的条件下,羊绒鳞片受到断裂损伤,羊绒胱 酰胺键造成破坏,从而使得羊绒泛黄发脆,不仅影响到羊绒的光泽手感,而且使得羊绒强力严 重下降,极大地影响到羊绒纤维的纺织服用性能。为此,学者们纷纷地寻求一种减少羊绒因染色而严重损伤其物理性能严重的方法。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低温染色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李自刚采用低温染色助剂Miralan LTD对羊绒进行了染色,染色温度可降低到85℃,并且上 染百分率基本达到平衡,与常规染色时接近。皂洗牢度和干摩擦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单纤维强 力由2.3~2.5cN提高到2.6~2.9cN,断裂伸长率 则由12.0%~12.5%提高到14.5%以上。
厉谦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低温染色工艺可以 减轻染色过程中造成羊绒的损伤,较常规的染色相比,低温染色后的羊绒断裂强力 和伸长均有所提高。采用普拉染料对羊绒进行低 温染色,浅色和中色各项染色牢度均能达到优等 品指标,但在染深色时各种牢度均有所下降。此 外,通过低温染色工艺可以提高羊绒的服用性 能,并具有节能效果,较常规染色相比,低温染色 可以节约能源约13.3%。
天津工业大学的孙文专等人先采用氧气为气氛的等离子体对羊绒纤维进行前处理,从而改 善了羊绒纤维的表面性能。经过研究发现,以氧 气为气氛的条件下,处理压强为30Pa,时间为 3min,功率为100W时,可获得最佳的上染率和固 色率。该研究者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发现经最佳条 件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羊绒织物用酸性染料进行低 温(80cc)染色,与未处理的羊绒织物相比,上染率 和固色率大为提高,且染色牢度有所提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