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印蜡或蜡印就是对织物进行蜡液(以天然松香为主)印花的加工过程,此外还包括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较为复杂的其它工艺过程。常见的真蜡印花生产流程如下:
丝光半制品→印蜡→靛蓝染色→甩蜡→蜡纹染色→退蜡→套印花色→蜡印花布
真蜡印花时,蜡质以蜡液形式印制到织物上,经水冷却后形成具有极佳防染能力的蜡膜,在后续染色过程中,非印蜡部位可获得正反面一致的透染(或透印)效果。随后经甩蜡(又称裂蜡)工序使印蜡织物上的
花型蜡膜碎裂,并产生活泼自然和丰富精致蜡纹(又称为龟纹或冰纹),从而获得自然精细的蜡纹染色效果。因此,真蜡是确保蜡印风格特征的重要前提,蜡质原料的选配和蜡液的煮化调配对印蜡操作和印后蜡膜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是提高蜡印织物品质的关键环节。
1蜡质的特性与作用
1.1常用蜡质的种类与特性
真蜡品种很多,如松香、石蜡、川蜡和蜂蜡等,但目前各厂家普遍采用的是松香。松香由天然松脂加工提炼制成,为淡黄色块状物,其软化点为70~90℃、熔点为100~105℃、闪点为215~220℃,成膜性好、脆性较强,但其柔韧性和黏附力不及蜂蜡和石蜡。石蜡俗称矿蜡,属于石油产品,呈白色块状,熔点为57~63℃,不溶于水,具有一定的的黏附性和柔韧性。蜂蜡又称黄蜡或蜜蜡,是蜜蜂腹部蜡腺分的泌物,呈蜡状固体,熔点为62~65℃,质软但韧性较强。川蜡又称虫蜡,外观呈淡黄色纤维状结晶体,熔点为80~83℃,其特点是强度高、流动性好、脆性佳。
1.2蜡质的作用
目前,国内蜡印生产大多采用立式双面圆网蜡印机。蜡质原料经加热煮化后变为浆状蜡液,随后通过保温管泵入镍制圆网花版内。两个相同的圆网花版逆向转动,同时刮压蜡液形成对印,使织物正反面获得相同的蜡液花型。经冷水喷淋或穿过冷却水槽,使织物上的蜡液花型冷却成膜,获得极佳的机械防染能力。再经靛蓝染色,使印蜡织物获得正反面一致的透染(或透印)双面印花效果。随后印蜡织物进入甩蜡工序,),而甩蜡产生的蜡纹缝隙不具有防染作用,在后续的蜡纹染色过程中得以着色。真蜡在蜡印中主要起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充当防染剂,二是产生精致蜡纹。这就要求织物上的蜡膜既要具有一定的韧性,以获得良好的防染效果;又要具有良好的脆性,以获得丰富的精细蜡纹。
2真蜡印花对蜡质的要求
2.1韧性
韧性是指蜡质结晶成膜后的膜强度或柔韧性。织物印蜡后所获得的花型蜡膜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强度,以保证织物上的花型蜡膜在反复靛蓝染色过程中不脱落、不膜裂,确保蜡质对靛蓝主色的防染效果,避免或减少白地沾色等防染疵点。但蜡膜柔韧性过强,会导致后续甩蜡裂蜡困难,影响蜡纹效果,如蜡纹不够丰富、均匀、细致、活泼等。
2.2脆性
脆性是指蜡质结晶成膜后的膜裂性或皲裂性。脆性较好的蜡质所形成的蜡膜在甩蜡过程中易发生皲裂,形成丰富精致的蜡纹,可获得理想的冰纹效果。但蜡质的脆性过强,会导致靛蓝染色过程中蜡膜过早发生膜裂或脱落,从而产生防染疵点,影响靛蓝等主色的防染效果。显然,蜡质的脆性和韧性是两个不可缺少而又相互矛盾的特性,在进行蜡质选配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矛盾。
2.3黏度
黏度是指在规定压力和温度下蜡液的流动性,加热熔融的蜡液应像普通印花色浆一样具有一定黏度,以确保印蜡过程中蜡液给刮的顺畅稳定和蜡印花型的精准清晰。蜡液黏度过低或流动性过高,会影响蜡印花型的精细度,如轮廓不清或渗边等蜡印疵病,也会使蜡液向纤维渗透,导致织物表面蜡液的沉积减少、蜡膜挠度变大,从而影响甩蜡裂蜡和蜡纹效果,也不利于后续退蜡。蜡液黏度过高或流动性偏低,都会导致印蜡困难或给蜡不足,从而影响防染效果。
2.4熔点
蜡质的熔点对蜡印操作和后序加工有很大影响。蜡质的熔点过高,则煮化困难,保温要求高,不利于蜡印的操控,导致后续退蜡难度加大,且容易产生退蜡不匀。蜡质熔点过低,尽管退蜡较容易,但蜡液可挠性大,在织物表面的堆积效果较差,容易渗入纤维,导致裂蜡困难,难以获得丰富的蜡纹。
3真蜡印花的蜡质选配
实际蜡印生产中,较少采用单一蜡质,多采用混合蜡质,或添加某种调节剂,以改善蜡质的某些性能,使之能更好地满足蜡印要求,确保蜡印风格。蜡质的选配,就是根据蜡印织物的风格和蜡印生产的要求,对性能不同的蜡质原料进行筛选匹配。
从蜡质的性能看,松香和川蜡脆性优良,但柔韧性不及石蜡和蜂蜡。脆性蜡质有利于产生丰富的精细蜡纹,但脆性过高或强度不够会导致蜡膜过早膜裂或脱落,不利于防染。与之相反,石蜡和蜂蜡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柔韧性,但缺乏脆性。黏附性好、柔韧性强的蜡质,有利于获得优良的靛蓝防染效果,但柔韧性过高不利于蜡膜的皲裂,从而影响蜡纹效果;蜡质黏附性太强,还会造成退蜡不净和退蜡不匀,不利于后续加工。
从蜡质的熔点看,石蜡和蜂蜡的熔点较低,松香较高,川蜡居中,因而松香的蜡煮化工序或蜡液制备工序要比石蜡复杂。所有固态蜡加热后都能熔化成蜡液,且随加热温度的提高,蜡液黏度下降、流动性升高。由于蜡印生产是在常压条件下进行,因此蜡液的黏度或流动性都是通过调节蜡液温度来控制。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