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改性PAE涂层基布的预处理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0日

由表1知,用丙酮作为溶剂,40℃时的剥离率比20℃时略有增加。用乙酸乙酯剥离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时,受温度影响小;而二甲基甲酰胺剥离涂层剂时,受温度影响较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对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的剥离率均呈增加趋势。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分别经丙酮、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处理其涂层率与剥离率差值的绝对值均大于2%,说明剥离不完全。相对而言,二甲基甲酰胺处理效果优于丙酮和乙酸乙酯处理效果。但尚不能满足涂层织物组分定量分析要求。

2.3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的碱处理

针对改性聚丙烯酸酯遇碱易水解的特点,试验采用10、50和100g/LNaOH溶液对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进行煮沸预处理,随后再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放入烘箱烘至恒量。

表2结果表明,碱浓度增加有利于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与基布分离。50g/L与100g/LNaOH碱处理效果相似,因而选取5Og/LNaOH作为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碱化处理条件。

2.4不同溶剂对碱处理试样的剥离效果

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经50g/LNaOH碱处理后,以蒸馏水作溶剂,经超声清洗去除从基布分离的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再选择不同溶剂在不同温度下处理试样,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碱处理后,再选择不同溶剂剥离涂层,效果明显。其中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经碱处理后,以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常温下即可实现涂层剥离。

2.5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组分分析

为了验证所设定的试验条件是否对试样的纤维含量测试有影响,将试验涂层织物经50LNaOH煮沸处理后,选择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剥离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依据GB/T2910.1-2009用75%硫酸溶解经剥离试验后的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及原样,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知,经所设定的试验条件处理后的样品,与未经任何剥离试验的原样相比,其组分分析试验所得各组分的含量基本一致,验证了所选定的剥离条件适合于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组分分析。

3结论

涂层混纺织物进行组分定量分析前,应将附着在织物上的涂层去除。对于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涤棉昆纺织物,去除涂层的试验方法是:每克试样加入50mL50g/L的NaOH煮沸处理1h,转移至100mL二甲基甲酰胺常温萃取1h,对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涤棉混纺织物具有较好的剥离效果。再按GB/T2910.1-2009进行组分分析,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杨振,朱建华,王亚东等.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黏合剂的制备[J].印染助剂,2011,28(2):29-32.

[2]彭鹤验,续通,蔡再生.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静电植绒黏合剂[J].印染,2010,36(6):29-32.

 [3]谭文丽,王树根,田秀枝等.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印花黏合剂[J].印染,2008,34(12):5-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GB/T2910.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s].

[6]潘葵,陈国强,关晋平.涂层织物分析前的涂层去除方法[J].印染,2005,31(21):32-34.
a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