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4可知,当处理温度由2O℃ 变化到3O℃时,双丝光纱线的K/S值逐渐上升,当处理温度由3O℃变化到4O℃时,K/S 值逐渐下降,表明当处理温度在3o℃时K/S值最大,纱线的染色及吸附性能最好。而对于两次碱缩的纱线,当处理温度由2O ℃变化到4O℃时,K/S值逐渐下降,表明处理温度在2O℃时K/S值最大,纱线的染色及吸附性能最好。
由图3和图4可知,无论是双丝光还是两次碱缩,当处理温度在2O℃到3O℃之间时效果较好 由于浓烧碱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低对反应越有利,但温度过低,一方面烧碱溶液粘度显著增大,使烧碱不易进入纤维造成表面丝光,另一方面考 虑到经济效益,保持低温需要相当大功率的冷却设备和电力消耗,因此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此外,还可看出双丝光后的纱线强力比两次碱缩后的纱线强力大, 但K/S值却小,即染色性能和吸附性能较差。其原因同上。
2.3 处理时间
测量经不同时间烧碱双丝光及两次碱缩后纱线的强力及染色性能、吸附性能的变化,结果如图5、图6所示。
由图5可知,当处理时间由1 min变化到5 min时,双丝光纱线的强力逐渐上升;由5 min变化到6 min)时,强力逐渐下降,表明处理时间在5 min时双丝光后的纱线强力最大 对于两次碱缩的纱线,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由图6可知,当处理时间由1 min变化到5 min时,双丝光纱线的K/S值逐渐上升,由5min变化到6min时,K/S值逐渐下降,说明当处理时间在5min时。双丝光后的纱线K/S值最大,纱线的染色及吸附性能最好。对于两次碱缩的纱线,其变化规律相似。
由图5和图6可知,无论是双丝光还是两次碱缩,处理时间都是在5 min左右时效果较好。且双丝光后的纱线强力要比两次碱缩后的纱线强力大,但K/S值却小,即染色性能和吸附性能较差。
2.4 光泽判断
将处理的纱线进行切片,观察横截面。判断光泽的变化。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未丝光棉纤维的截面是腰圆形的,经丝光后截面由腰圆形变成圆形}而经过碱缩后的棉纤维截面则由腰圆形变成椭圆形。不同处理浓度、温度及时间的变化,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差别不很明显。
棉纤维经浓烧碱处理后会发生不可逆的剧烈溶胀,由于纤维的溶胀使分子间的空隙增大,从而引起纤维细胞的膨胀。使纤维的直径增大,纤维纵向的天然扭曲消失, 此时施加适当的张力。纤维经拉伸后整齐度提高,表面原有的皱纹消失,规则反射提高,增加了反射的强度,使织物显示出了丝一般的光泽。
2.5 I2-KI实验
将处理的纱线用I2-KI溶液上色,比较得色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碱缩纱线的颜色深于丝光纱线的,而未丝光的本白纱没有颜色。
不同处理浓度、温度及时间的变化,从本实验中看不出差别。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认为比较好的丝光工艺是:浓度280g/L温度20℃,时间5 mln或浓度280 g/L,温度30℃,时间5min。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验比较单次丝光和双丝光的不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经双丝光后的纱线强力、K/S值及光泽都好于单次丝光,这说明双丝光可以明显提高棉纤维的性能。但温度是20还是3O℃时性能更好,在本实验中不能确定。
3 结论
(1)双丝光效果较好的工艺条件是.浓度为280 g/L,时间为5 min,温度20~30℃。
(2)就纱线的强力和K/S值改善而言,双丝光比单次丝光效果更好,纱线光泽更亮,手感更舒适,可使棉制品的服用性能有较大提高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