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受气候、品种、土壤的限制,受加工工艺的影响,或多或少都存在有害疵点、短纤维及不成熟纤维,任何混配棉都有质量缺陷。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混配棉等级,减少原棉中各类疵点的含量,都会增加生产成本和造成不必要的原料浪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为此,在对原棉质量进行必要控制的同时,需客观面对棉纤维带来的有害疵点和有害纤维。纺纱过程中,清除有害纤维和有害疵点的纺纱工序主要是开清棉、梳棉及精梳工序。普梳棉纱的疵点数量由梳棉条的质量决定,精梳棉纱的疵点数量由精梳条的质量决定。合理落棉工艺、梳理工艺,提高除杂效率和纤维伸直度,减少短绒增长率和棉结杂质,是保证棉纱纱疵得到控制的关键。生条中的未伸直纤维、短纤维或棉结杂质超标,在后序的牵伸工序中难以排除,只能包裹在纱体中形成粗节或棉结。我们制定的生条、精梳条质量控制标准为普梳生条短绒率小于15%,棉结小于15粒/g,杂质小于25粒/g;精梳条短绒率小于8%,棉结小于18粒/g,杂质小于5粒/g。
2.2.2加强各种清洁制度标准化是基础
由于棉花中短纤维的存在,纺纱设备的高速运转会使大量短纤维成为飞花和尘埃,这些飞花、尘埃附着在纺纱器材或纱线通道上,导致所生产的棉纱产生许多纱疵。因此,要减少飞花竹节类纱疵,必须加强运转操作清洁制度标准化、设备检修揩擦制度化、专件把关检查制度化,并逐项落实,加强记录检查,保证各工序机械不积花、不挂花、不绕花、不黏花、不破坏纱条结构。
2.2.3制定纱疵标准、提高清纱器清纱效率是保证
络筒工序是纺纱最后一道质量控制工序,同时也是织造最先一道质量控制工序,而电子清纱器是控制纱疵疵点的重要手段。纱线疵点检测器除了完成清除纱疵的任务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自动络筒机的运转效率。电子清纱器清纱工艺的设定要根据织物要求来确定是放宽还是收严。对于高档织物,电子清纱器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部分棉结N和短粗节s,相对而言,其清疵负荷相对较重。在生产实践中应不断修正清纱器参数N和s,可通过回倒筒子的方法来验证其工艺是否适宜。在考虑织物质量对纱疵的要求、兼顾纺纱成本的前提下,制定棉纱短粗节纱疵控制标准。对于一般织物:c 14.5 tex纱A2纱疵≤30个,A3+B3+C3+D2纱疵≤4个;JC 14.5 tex纱A2纱疵≤20个,A3+B3+C3+D2纱疵≤4个;C 36.4 tex纱A2纱疵≤10个,A3+B3+C3+D2纱疵≤4个。对于高档织物:c 14.5 tex纱A2纱疵≤25个,A3+B3+C3+D2纱疵≤2个;JC 14.5 tex纱A2纱疵≤15个,A3+B3+c3+D2纱疵≤2个。
3 结论
(1)根据织物要求来确定棉纱质量中纱疵的短粗节控制标准,可以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2)棉纱A2纱疵的控制是一个纺纱系统工程,要综合纺纱原料、纺纱工艺、纺纱设备,操作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严格控制方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在降低A2纱疵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混配棉质量指标制定严格的控制标准,但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原料浪费。
(4)纺纱生产中,半制品质量,尤其是生条、精梳条的质量控制是关键,各项清洁管理是基础。
(5)络筒机清纱器清纱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A2纱疵标准化的制定是控制A2纱疵的保证。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