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使用活性染料对竹/棉/麻混纺纱进行染色,并测定其吸色率。通过单因素法测定了染料用量、食盐、纯碱、浴比、固色时间对染色的影响,得到了竹/棉/麻混纺纱用活性染料染色的最佳工艺。即:活性染料2.3%(o.m.f),氯化钠质量浓度70g/L,碳酸钠质量浓度22g/L,90℃固色45min,浴比1:40。
关键词:竹/棉/麻混纺纱;活性染料;吸色率;染色
中图分类号:TS 193.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350(2012)04-0020-04
用天然竹纤维、棉纤维和苎麻纤维混纺纱(简称竹/棉/麻混纺纱)织成的布料,不仅可以改善提高传统纯棉、苎麻产品的防皱性能,同时也具有竹纤维抗菌杀菌凉爽等性能。这三种纤维同为纤维素纤维但结晶度不同,用同一种活性染料对竹/棉/麻混纺纱染色存在吸色率低和染色不匀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浸染,通过改变活性染料用量、食盐、純碱、浴比及固色时间等因素,得到可以提高活性染料染竹/棉/麻混纺纱染色吸色率及其匀染性的最佳工艺条件。
1·实验
1.1材料、药品及仪器
材料:竹/棉/麻(15/70/15)混纺纱。药品及染料:化学纯,西安化学试剂厂:无水碳酸钠,氯化钠;工业品,市购:肥皂片;染料,工业品,市购:活性艳红KD-8B,活性嫩黄K—4G,活性翠蓝KN-G。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S 110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101型烘箱、2孔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有限公司)。
1.2染色工艺
1.2.1染色工艺曲线
在60℃入染,15min后加入食盐,在60℃温度下续染15min,升温至90℃后加入纯碱,在90℃固色30min,染色完毕后降温冷却,取出试样,用冷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1.2.2皂煮
用皂片2g/L、纯碱2g/L、浴比1:30配成皂煮液,在温度为100℃皂煮10min,然后取出试样水洗。
1.3测定方法
1.3.1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将染色原液用蒸馏水稀释至0.04g/L,选择可见光范围380~780nm[2]。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光范围内,采用试探法在不同波长下测染料的吸光度,最后在最大吸光度下找出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
1.3.2反应染料吸色率
反应染料(活性染料)吸色率(有的文献称吸尽率)的测定
反应染料吸色率的测定按照国标GB/T2391-2003进行。
1.3.3反应染料固色率
反应染料(活性染料)固色率的测定按照GB2391-2006进行
2·结果与讨论
2.1活性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
2.1.1活性艳红KD-8B的最大吸收波长
由图1可知,活性艳红KD-8B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6nm。
2.1.2活性嫩黄K-4G的最大吸收波长
由图2可知,活性嫩黄K-4G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88nm。
2.1.3活性翠蓝KN-G的最大吸收波长
由图3可知,活性翠蓝KN-G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2nm。
2.2活性染料用量对吸色率的影响
通过表1的染色处方并按照K型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曲线进行染色实验:
通过改变染料用量,其它处方条件不变的方法进行染色实验,得到的染色结果见下图4。
由图4可知,随着活性艳红KD-8B、活性嫩黄K-4G、活性翠蓝KN-G用量的增多,染料的吸色率也明显增大。但由于生产成本等原因,如果染料的用量过多必然会成本增大;而如果染料用量过低,会使染料的吸色率明显下降。综合考虑选染料用量对织物重2.3%为宜。
2.3食盐用量对吸色率的影响
通过表2的染色处方并按照K型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曲线进行染色实验:
通过改变食盐的用量,其它处方条件不变的方法进行染色实验,得到的染色结果见图5。
通过图5可以看出,食盐对活性染料有明显的促染作用,染料的吸色率随着食盐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食盐用量30g/L~90g/L吸色率上升较快,综合成本等考虑,选用食盐用量为70g/L为宜。
2.4纯碱用量对吸色率的影响
通过表3的染色处方并按照K型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曲线进行染色实验:通过改变纯碱的用量,其它处方条件不变的方法进行染色实验,得到的染色结果见下图6。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