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染色工艺要点
3.6.1初开车从高位槽往轧槽里放打底液时,为防止送料管里的水放不净,先用塑料桶接回一桶料放回高位槽中,再往轧槽中放料,这样既节省染料,又避免初开车色浅、打样不准等问题。
3.6.2固色液中的烧碱要经过滴定,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
3.6.3固色时,初开车轧槽加入2L打底原液,防止固色时,织物上的染料脱落,造成初开车色浅或打样不准。
3.6.4因此类工艺生产的深度为中色调产品,染料浓度相对不是很高,最难以控制的是染料泳移问题,为了降低染料泳移,缩小绒和底之差,在工艺上采取如下措施。
3.6.4.1打底处方增加防泳移剂的用量,提高染液的粘度,降低染液的流动性。
3.6.4.2打底处方中加入小苏打,在打底烘干时小苏打能分解成纯碱,使部分染料固着在织物上而不产生泳移。
3.6.4.3打底烘干时先用远红外线、热风不接触烘干,然后再经烘筒烘干,温度由低到高,减少染料泳移。
3.6.5为防止产生前后色差,保持打底补充液的均匀性很关键,主要是在打底过程中,打底补充液上的搅拌器要不停地搅拌。并且搅拌器叶轮应处于圆形容器的偏心位置且不能太高;搅拌器的轴线应适度倾斜,这样有利于补充液的上下和水平方向浓度一致。
3.6.6染料选择上,一般三原色用料为活性黄BES、活性红BES和活性海军蓝BET,主要是蓝色用料一定要注意,用活性艳蓝B-RV,用量大,成本高,深度也上不去;用藏青BES,用量少,成本低,但是藏青BES在用量少时稳定性差,容易产生左中右和前后色差。所以综合质量和成本,对于中间深度产品蓝色染料选择海军蓝BET为最佳。
4·结束语:
4.1对于产品工艺设计,选择最佳的工艺处方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这项工作不仅要在化验室做先锋试验,更主要的是来源于对实际生产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改进、解决而不断总结出的经验,从经验教训中来进一步完善工艺和处方,这是一项长期而无止境的工作。
4.2活性染料染色新工艺的应用,特别是受控染色和中性固色等染色工艺,可大大提高染色一次成功率(RFT),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污水,节约染化料和能源,是今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