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纯棉机织物生化前处理新工艺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4日

2.1.2、氧漂工艺

生物酶处理后,织物的亲水性大幅提高,且大部分果胶和浆料得以去除,后序工艺只需再去除织物上的棉籽壳、色素和蜡质等杂质即可。为此专门开发了用于生化前处理的复合前处理剂CTA-8800L-2,该产品稳定性高,乳化性强,除蜡效果好。将经过优化的复合生物酶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氧漂,探讨各工艺参数对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1)CTA-8800L-2用量

CTA-8800L-2由精练剂、渗透剂、稳定剂、碱剂、螯合分散剂和除蜡剂等经特殊加工复配而成,集乳化、渗透、分散和稳定等性能于一身,适用于棉型织物的半漂加工。将棉织物在不同用量的CTA-8800L-2氧漂液中浸轧后汽蒸,测试处理后织物的性能,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CTA-8800L-2用量增加,处理织物的白度和毛效均逐渐提高,这是因为CTA-8800L-2用量的增加使体系pH值逐渐升高,双氧水利用率增大,因而白度提高。CTA-8800L-2中含有精练渗透组分,其用量增加,还有利于毛效的提高。同时,随着CTA-8800L-2用量增加,织物强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原因是CTA-8800L-2用量较低时,体系中稳定剂的含量较低,双氧水分解过快;CTA-8800L-2用量过高时,体系pH值过高,也会对纤维造成损伤。综合考虑,CTA-8800L-2用量以20~25g/L为宜。

(2)辅助剂用量

辅助剂的作用是提高体系的乳化、渗透和稳定性。将棉织物浸轧不同辅助剂用量的氧漂液中后汽蒸,测试处理后织物的性能,结果见表5。

从表5看出,随着辅助剂用量增加,织物毛效逐渐提高。考虑到成本等因素,辅助剂用量建议4~6g/L。

(3)双氧水用量

双氧水用量低,织物白度达不到要求,且存留棉籽壳;用量高,织物白度增加,但容易对纤维造成氧化损伤,产生破洞。将棉织物在不同双氧水用量的氧漂液中浸轧后汽蒸,测试处理后织物的性能,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双氧水用量增大,织物毛效稍有提高,白度有较大提高,但撕破强力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双氧水用量以8~10g/L为宜。

(4)汽蒸时间

试验所用为高支高密类织物,为提高纱线的平滑性,织造过程中通常会施加人工蜡。在前处理过程中必须予以去除,否则会出现蜡丝或毛效低等问题,影响后续染色的染深性和均匀性。将浸轧氧漂液后的棉织物汽蒸不同时间,测试处理后织物的性能,结果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汽蒸时间越长,织物白度和毛效越高,汽蒸60min以上可以达到较好效果。考虑到常规氧漂机的容布量,汽蒸时间选择60min即可。

2.2 工厂生产实例

(1)连续式生化前处理

工艺流程:烧毛→轧水→浸轧复合酶工作液→煮练机堆置(60℃×90min)→三格热水洗→一格冷水洗→浸轧氧漂工作液→汽蒸(100℃×60min)→三格热水洗→一格冷水洗→烘干

生物酶预处理工艺处方

复合生物酶/(g/L)     6

渗透剂/(g/L)         3

pH值               6~7

氧漂工艺处方/(g/L)

CTA-8800L-220

双氧水(100%)        8

辅助剂              5

(2)常规前处理

工艺流程:烧毛→四格水洗→浸轧退煮一浴工作液→汽蒸(100℃×90min)→三格热水洗→一格冷水洗→浸轧氧漂工作液→汽蒸(100℃×60min)→三格热水洗→一格冷水洗→烘干

退煮一浴工作液处方/(g/L)

烧碱                 50~55

精练渗透剂           12

螯合分散剂           3

氧漂工作液处方/(g/L)

双氧水(100%)       4.5~5

稳定剂             3

渗透剂             4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