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白度
可采用ZBD白度仪测试。对于用于染色的半制品来说,并不是白度越白越好,要根据不同的品种以及所染颜色的不同来确定需要的白度。经过正常的煮漂工艺,纱支较粗、密度较大的品种白度稍差;而纱支较细、密度较稀的织物白度稍好。用氧漂来提高白度基本上以牺牲强力为代价。所以在制订实际生产工艺时,要充分考虑织物的降强情况。白度值一般应在75以上,染活性浅色,白度值不应低于8O。此外,还要求白度均匀一致,对于中浅色染色半制品来说,同一染色半制品的白度值差异应该小于3,织物左中右白度值差异小于1.5。
1.3强力
煮漂后,棉纤维受到各种化学助剂的作用,强力有所下降,但如果工艺制订得合理,可以控制在强力下降允许范围内。由于目前纯棉中厚织物的配棉质量较差,有时坯布的强力达不到国家标准,所以,投人生产前一定要测试坯布强力,煮漂后强力下降一般可控制在5%以内。
1.4纬斜
在织物印染加工中,前处理是较容易造成纬斜的工序之一。其主要原因是退煮漂工艺流程较长,且织物受到的张力相对较大,在机台导布辊不是绝对平行的情况下,织物容易因受力不匀而造成纬斜。一般灯芯绒和中厚卡其织物煮漂后纬斜在2%~4%。如果煮漂后纬斜过大,一定要对机台进行全面检查。
1.5双氧水残留量
织物经过氧漂后,即使水洗充分,也会有一定量的双氧水残留在织物上,其对活性染料的染色有影响,严重时会造成局部拒染,形成白斑。目前,对于织物上残留双氧水的允许值尚无具体标准。根据实践经验,织物上双氧水残留量若低于10 mg/kg时,且分布均匀,
对染色没有明显影响;残留量大于35mg/kg时,会使活性染料染色得色浅,且色光萎暗。其残留量可用专用试纸来测试。织物煮漂水洗后进入烘干机前,将试纸紧贴织物表面,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2前处理工艺单元分析
对于连续生产来说,短流程前处理的代表工艺是退煮漂一浴工艺(又称碱氧一浴工艺),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是LMA049—180快速练漂机。其主要的工艺流程是织物浸轧工作液后,经过30 min饱和蒸汽处理,然后经过强烈的水洗烘干,完成退煮漂工艺过程。
工作液推荐处方/g・L
烧碱 40~50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