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染加工中,前处理是整个印染产品质量的基础,如果前处理质量不合格或者不稳定,会使染色产品产生色差、色花或色条等疵病,而且一旦发生这些疵病,都是批量性的,经济损失严重。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浅析前处理的工艺控制,以供参考。
1 纯棉中厚织物前处理的质量要求
纯棉织物前处理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匀、透、净、白”四个字。“匀”是指煮练均匀,织物匹与匹之间毛效基本一致;“透”是指煮练充分,无“夹生”现象;“净”是指煮练后纤维素纤维上的果胶、棉蜡、灰分、棉籽壳等杂质被充分去除;“白”是指经过前处理,织物已具备染色需要的白度。理论上讲,并不是所有的颜色都需要染前漂白,但是织物底色的白度会影响颜色的重现性,所以,“白”还要求经过煮漂的织物有均匀一致的白度。“匀、透、净、白”只是对半制品质量的一个概括的要求,实际生产中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检测手段来控制半制品的质量。
1.1毛效
用于染色的半制品,并不是毛效越高越好,纯棉织物毛效为10 cm/30rain即可。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测定半制品的瞬时毛效。因为在连续轧染时,织物浸渍瞬时毛效差,染色时易造成浸不透,形成表面得色或色条。而织物浸渍在染液中的时间只有数秒,测试瞬时
毛效并没有具体的指标,一般采用目测的方法:即用胶头滴管将水滴离织物15 cm左右处滴下,如果水滴在织物表面瞬时渗化并呈均匀的圆形,即为瞬时毛效合格;反之,如果水滴在织物表面为短暂成水滴状,即使很短的时间,也说明瞬时毛效不合格。二是要测试织
物的整幅毛效,而不是在织物的左中右各取10 cm进行测试。整幅毛效的测试要求30 min最终测试线呈制在0.5 cm以内,否则染色时易产生左中右色差。
[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