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幅 坯布幅宽
2.2 染色
由于天丝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因此,棉用染料均能对天丝纤维进行染色。但天丝A-100纤维的染色亲和力更强,上染速度快,初染率高,移染性差,匀染性低,其混纺织物很难染得稳定的色光,特别是中深色,重现性差,染后两种纱线会有较大的颜色差别。为了防止在染深色过程中出现色差、得色不匀或两相色,我们选用活性染料中的RGB型染料,采用湿短蒸工艺进行深浓色染色,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用活性染料连续轧染纤维素纤维织物,现在普遍使用的方法是轧-焙和轧-烘-轧-蒸两种工艺,其中尤以后者较为普遍。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前者固色率较低,得色牢度和色泽鲜艳度较差;后者工艺流程长,用汽量大,能耗大,固色率仍较差等。此外,轧-焙法尿素用量大,轧-烘-轧-蒸法用盐量大,不仅染色成本上升,而且造成废水中的盐难以去除,污染环境。针对活性染料连续轧染纤维素纤维的这些问题,1994年德国Monforts公司和Zeneca公司联合开发了湿短蒸染色机和与此相关的湿短蒸工艺,即Econtrol工艺,本产品也采用该工艺染色。
2.2.1 影响活性染料和纤维素纤维反应的因素
(1)染液pH值
由于染液pH值对染料的水解速度和直接性影响很大,所以湿短蒸设备使用高精度的比例泵来严格控制碱用量。轧槽体积55L左右,从而使得染液的供给很快达到动态平衡。在化料时,染料和碱剂是分开的,当被输送进染槽时才按比例混合,最大程度地缩短了染料在碱溶液中的水解时间。
(2)温度
温度是影响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温度可以使染料与纤维的反应速率提高,但同时也使染料的水解反应速率提高。由于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讲,提高上染温度会降低染料的平衡吸附量,不利于染深和得色率的提高。一般,在轧-焙工艺中,焙烘温度在160℃或以上;在轧-烘-轧-蒸工艺中,在102℃的饱和蒸汽中汽蒸;对于湿短蒸工艺,则在相对湿度为25% ~30%,130℃下进行汽蒸,这是为了兼顾了染料的固色率和渗透性。
(3)纤维素纤维含湿率
研究发现,当其它条件不变,纤维素纤维的含湿率为30%时,其与活性染料的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因此,湿短蒸工艺采用保持蒸箱相对湿度为25%~30%,汽蒸温度为130℃。这样不仅使汽蒸的温度较温和,不致于使织物水分蒸发过快而导致染料泳移,又可以使织物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30%左右的相对含湿量中,以利于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最大反应。因此,与现在普遍使用的轧-焙、轧-烘-轧-蒸工艺相比,湿短蒸工艺具有较好的染色渗透性、匀染性和较高的上染率。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