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清梳工艺
清梳工艺以去除结杂、减少短绒的产生为原则。
因为有了和毛机的混和作用,所以开清棉工序以“多除杂、适当混和、适当打击、提高棉与羊绒纤维的混和均匀度”为原则,打手宜选择较低的速度以免损伤纤维,同时减少羊绒纤维的静电及缠绕。两个豪猪打手的转速分别为529、474 r/min;综合打手的转速为903 r/min。
梳棉工艺以“提高分梳能力、减少棉结产生、减少短绒增加、去除细小杂质”为原则。所以,梳棉机的锡林与盖板隔距必须紧而准确,机械设备的状态要很好,在保持较高的锡林转速前提下,适当降低刺辊转速,适当增加盖板的速度以减少短绒的增加量及提高短绒的排除量。主要工艺参数如下:锡林一盖板的5点隔距分别是0.23、0.20、0.1 8、0.1 8、0.20 mm,锡林转速324 r/min,刺辊转速937 r/min,盖板线速度198 mm/min,道夫转速22 r/min。
3.4 并粗工艺
并粗工序以改善半制品条干均匀度与纤维伸直度为主要目的。采用FA306型并条机三上三下压力棒牵伸型式,由于在主牵伸区中安装了压力棒,增强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使条干得到改善. FA401粗纱机的牵伸型式采用了四罗拉双短皮圈,将主牵伸区的集合器移到前面的整理区,使牵伸与集束分开,实行牵伸不集束,集束不牵伸,这样就可缩小主牵伸区的浮游区长度,提高粗纱条干质量。
3.5 细纱工艺
3.5.1 减少成纱的细节由于针织物线圈为一空间曲线,孔隙大,组织松,透光度好,所以纱上的粗细节和条干不匀很容易显露,尤其是细节易断裂,使纱圈脱散。因此要求针织纱细节短而浅,对长细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实践证明,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在1.2倍以下的弹性牵伸范围内,总牵伸主要依靠前区牵伸,对防止细节有较好的效果。另外,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利用粗纱捻回防止牵伸纱条局部分裂,减小细节弱环纱段经高倍牵伸后产生长细节的可能性。当粗纱捻系数较大、细纱机后区牵伸倍数较小时,后区牵伸力将会增大,为此,适当放大细纱机后区罗拉隔距,以减小牵伸力.
3.5.2 采用较小的细纱捻系数为了满足针织物手感柔软,弹性好的要求,应采用较小的细纱捻系数,一般与机织纬纱的捻系数相近。细纱主要工艺参数如下:粗纱捻系数81,后区牵伸倍数1.15,后区隔距26mm,成纱细度19.5tex,细纱捻系数309。
4 结语
4.1 棉与低比例羊绒混色针织纱要求色泽均匀、与样卡无差异、条干均匀、手感柔软。工艺重点在于原料配比准确,混和料在开清之前利用和毛机进行了初步混和,使成纱中的低比例羊绒与高比例棉纤维能够得到充分的混和,采用较小的细纱机后区牵伸及较小的细纱捻系数。
4.2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飞花,在生产车间需要用塑料膜或布帘将各个品种隔开生产,以避免成纱的色差。
4.3混合纺纱时,车间温湿度需要得到很好的控制,湿度过低,羊绒易产生静电,使条子绕罗拉、绕皮辊,且飞花现象严重。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