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降低Modal/棉混纺针织物起毛起球方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4日

Modal/棉混纺针织物耐起毛起球性能差,下面分析了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在纺纱、编织染整过程中降低起毛起球性的措施,以期提高该织物的服用性能。  
    Modal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湿模量纤维素纤维,具有十分优良的性能(见表1),集棉的柔软、粘胶的吸湿能力、真丝的光泽于一体,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纤维,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这类织物容易起毛起球,使得服用性能大大降低。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用Modal/棉(50/50)混纺针织物进行了多次实验,并探索出了一些改善起毛起球的生产经验。
    1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起毛起球是指附在织物表面的绒毛或外漏纱线上的短纤缠结成小球的现象。起毛起球的过程包括:(1)最初产生高密度的松散绒毛;(2)绒毛趋向于卷曲、相互缠结;(3)缠结变紧并附于织物表面。起球的难易与纤维、纱线、织物的组织结构和性质有关。 
    1.1 Modal纤维的自身特点 
    Modal纤维大分子聚合度在2500-4000之间,比棉小300倍左右,无定型区比棉稍高,纤维干模量低,这些大分子特性决定了它具有良好的吸湿溶胀性能,而且轻柔、滑顺。但湿模量较高,在水中纤维间的移动增多,摩擦因数增大,容易产生严重的原纤化倾向,表现为易起毛起球。 
    1.2 纺纱工序的影响 
    Modal纤维整齐度好,杂质少,松散性大,抱合力差。纤维经过清花、梳棉、并条,尤其在细纱工序受罗拉拉力的作用,对成纱毛羽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虽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调整,但仍有部分毛羽外漏在纱线表面。 
    1.3 针织物组织结构的影响 

    针织物的组织结构对起毛起球的影响较大。如线圈长度相同,当单位面积内编织点少时,起毛、起球的几率就大。 
    1.4 染整加工的影响 

    染整加工对整个面料的最终性能起决定作用。实践证明,某些工序如丝光、连续漂白对织物的湿摩擦力和机械拉伸力较大,会增加Modal纤维的起毛起球程度。 
    2 降低起毛起球的措施 
    2.1 纺纱工序 

[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