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验与步骤
1.2.1色素的提取
在50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0g银杏叶粉末和200mL乙醇,75~C恒温振荡30min,离心过滤。将该滤液视为原溶液。
1.2.2色素吸光度的确定
l0mL色素原液,用乙醇稀释至50mL,分别调整溶液的pH值和温度.在波长430nm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1.2.3染色工艺2g柞蚕丝在70℃温水中浸渍10min,使其充分溶胀后,投入到浴比1:50的染浴中,分别选择不同的pH值、温度和浓度进行染色实验,染色时间60min。被染试样经过充分水洗后,测定其K/S值,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染色过程的工艺曲线如下:
1.2.4色深值(K/S)的测定
将染色棉织物折叠成4层,至于Color--Eye3100型测色配色仪上,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s值及L、口、b、C值,测量3个点取平均值。
1.2.5织物强力的测定
织物断裂强力的测定,利用YG(B)026H一250型电子织物强力仪,参照国标GB/T3923—1997纺织品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测定方法。
1.2.6织物耐洗色牢度的测定
参照国标GB/T3921—1997纺织品耐洗色牢度测定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pH值和温度对银杏叶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表l为pH值和温度对色素稳定性影响。
从表1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吸光度A值增幅不是很明,说明该色素在温度低于100℃时是基本稳定的。提取液原液的pH值在5~6之间,显酸性酸性范闻内(pH<5),pH值对吸光度值影响不大,说明提取物对酸较稳定。当pH>6时,吸光度值的变化明显,特别当提取液的pH值从6升到7时,其吸光度值增加显著。说明随着pH值的变化,提取色素对碱不稳定,提取物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可能是由于提取色素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的pH值,发生结构的变化,从而使其色相发生变化,而在不同的pH值的碱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吸光度值。
2.2银杏叶色素对柞蚕丝织物染色工艺的探讨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