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原棉质量波动与成纱质量控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4日

(2)配棉方案5所用原棉属于2003年度新棉,因籽棉在收购过程中价格上涨,掺水现象较严重。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加工时又没有分级轧棉,造成棉花混级现象严重,再者掺水使籽棉回潮增大,棉花加工厂在加工过程中,因籽棉回潮过大,缠胶辊现象多,束丝增加,而且杂质也不利于清除,因此该批原棉整体加工质量差。我们通过分析成纱质量情况,棉结杂质较多导致条干、粗节恶化;从原棉的性能指标分析看,主要原因是主体长度短,短绒率增加,有害疵点增多。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对原棉放湿,控制棉卷回潮率在7.0%~8.0%,使杂质在清棉工序大杂早落,不要打碎,将FAl06型机打手速度由560 r/min调整为460 r/min,FA106B型机停开,因为该批棉花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皮棉清理处理,对棉纤维的损伤很大,短绒率为14.76%就是很好的证明;
②梳棉机上采取先预分梳后除杂的工艺,将刺辊第二块分梳板去掉,留下第一块用来预分梳并除杂;
③梳棉机盖板速度由原来的140 mm/min调整为240 mm/min,从盖板花来看,排出的杂质明显增多,而且还有部分黄染和碎小的棉花叶片,生条结杂减少近40粒/g;
④将梳棉机道夫速度由24.8 r/min调整为18 r/min,并适当减小生条定量,但要保证生产供给平衡;
⑤通过测试半制品质量指标,粗纱萨氏条干明显恶化至29%,对此我们分析纤维主体长度为26.22 mm,原来的隔距已不能有效控制纤维。对此我们将粗纱机后区中心距由59 mm调整为55mm,同理细纱机后区中心距由52 mm调整为50mm,条干得到有效控制,粗纱萨氏条干控制在18%~24%,细纱条干CV值在16%。

采取上述措施后的成纱质量见表2。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