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尼龙混纺织物因其弹性适中、收放自如、透气性好,可大大改善服装面料的手感、弹性、悬垂性及褶皱回复能力,在服装上的应用越来越多。
本文介绍了棉/尼龙弹力织物染整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并分析了整理工艺对棉/尼龙混纺织物强力、手感、弹性、缩水和幅宽等品质的影响。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
织物 14. 5 tex/14. 5 tex×(70D+40D), 543根/10 cm×315根/10 cm棉/尼龙混纺织物。
1.2 工艺流程
烧毛→退浆→丝光→液氨整理→预拉幅→干定形→预缩
1.3 测试方法
弹性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 按ASTM D3107—2007《弹力纱机织物伸长性能的试验方法》测定。断裂强力 按GB/T 3923. 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一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测定。
撕破强力 按GB/T 3917. 1—1997《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一部分:撕破强力的测定冲击摆锤法》测定。
缩水 按GB/T 8629—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标准进行4A洗涤和翻滚烘干测定。
2 生产工艺
2. 1 烧毛
2. 1. 1 火口位置
火口位置视烧毛工艺要求和织物类别而定。现有的烧毛机都配备了三种不同的火口位置: 1#火口(切烧), 2#火口(直烧), 3#火口(透烧)。采用一正一反烧毛工艺,改变火口位置对棉/尼龙混纺织物进行烧毛,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2#和3#火口,虽然烧毛效果为5级,但织物强力下降严重,手感较硬; 1#火口为切烧,即火焰与运行织物呈切角接触,只有织物表面的松散纤维被烧尽,而织物几乎不接触火焰,烧毛后织物手感柔软且布面洁净,成品外观质量较好。因此,采用一正一反、1#火口工艺进行烧毛。
2. 1. 2 烧毛车速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