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涤纶长丝,由于特殊的异形截面形状,因而纤维透明、光亮,具有闪光性,且在风格特性、悬垂性及弹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但是,三角形截面的纤维比表面积大,因而易于吸附染料,上染速率快,染色不容易均匀。为改善三角形超有光功能性涤纶针织物的染色性能,提高织物的匀染性和上染率,特别是增强织物的明度和彩度,本项目对不同染色条件(染料浓度,染色温度、时间、浴比)下的染色效果(K/S值、L*、C*)进行测试,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染色工艺条件。
1 试验与测试
1.1 仪器
RJ-9512高温型染样机(上海染料化工厂),FA2004电子天平,MSC-1多光源分光测色计(日本须贺株式会社)。
1.2 材料
织物 三角形超有光功能性涤纶针织物(57dtex/36f涤纶FDY,经前处理)。
染料 分散红3B,分散黄RGFL,分散蓝2BLN(均为工业品)。
助剂 磷酸二氢氨(化学纯),扩散剂NNO(工业品),洗衣粉(民用)。
1.3 试验方案
1.3.1 试验因素水平
为确定三角形涤纶长丝针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采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见表1。
表1 染色工艺因素水平表
1.3.2 染色工艺流程
涤纶针织物(5g)→浸湿→挤干→染色(染料,磷酸二氢铵2g/L,扩散剂NNO1g/L)→热水洗→皂洗(皂粉2g/L,温度95℃×5min)→热水洗→冷水洗→熨干
1.3.3 染色工艺曲线
1.4 织物的颜色测试
试样投入高温型染样机中,在设定的正交试验条件下,分别进行染色及后处理,然后进行测试。
染色织物折叠四层(不透光),每个试样测定四次,取平均值。
1.4.1 表面深度K/S值
表面深度值用Kubelka-MunkK/S值来表示,即:
K/S=(1-R)2/2R
式中:R为有色试样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反射率。K/S值越大,表示织物染色后的得色量越高,颜色越深;反之,K/S值越小,则表示织物染色后的得色量越低,颜色越浅。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