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2可以看出,经淡碱丝光和半丝光工艺处理后,棉粘交织物染色时得色均较深,色泽均匀;但半丝光工艺处理织物的手感稍硬,门幅收缩大,织物扩幅困难,缩水率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宜采用淡碱丝光工艺,丝光碱质量浓度为110~120 g/L。
1.4 预定形
预定形是为了有效控制织物门幅和布面平整,减少加工疵病。预定形工艺条件:温度150~160℃,车速40 m/min,门幅288~290 cm。
1.5 染色
将未丝光和经不同丝光工艺处理后的棉粘提花交织物进行活性染料单色和三拼色小样试验。
(1)染色处方
活性染料/% (owf) x
元明粉/(g/L) 20~40
纯碱/(g/L) 15~20
染色工艺曲线
(2)染色同色性测试
将染样折叠成4层,采用Datacolor测配色系统在小孔径和D65光源下,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处的K/S值,按式(1)计算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同色平衡指数K。若K=1,棉与粘胶纤维同色性好;K>1,粘胶比棉纤维
得色深;K<1,粘胶比棉得色浅。总之,K值越接近1,同色性越好。
同色平衡指数K=(K/S)粘/(K/S)棉 (1)
棉/粘胶提花交织物经不同丝光工艺处理后的单色同色性及三拼色色差试验结果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