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1可知,pH值小于5时,色差值随着pH值的增大而降低,这是因为在pH值较低时,羊毛纤维可电离氨基的数量大于真丝纤维,以离子键与羊毛纤维结合的染料量多于真丝纤维,造成毛丝两种纤维同色深浅差距较大。而随着pH值逐步升高,纤维上氨基电离受到抑制,染料和纤维间的结合由离子键渐渐地向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过渡,使同色性得到改善。pH值超过5时,色差值随pH值的增大反而增大。加之羊毛的等电点比蚕丝低,染色时对pH值较为敏感,当pH值高于5时,上染率就明显下降。综上所述,pH值以5为宜。
2.1.2保温时间对染色同色性的影响
改变保温时间(3O,40,5O,60,70min),按1.2节染色工艺对毛丝交织物染色,测定染色织物色差值及上染百分率,结果见图2和图3。
由图2可知,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两种纤维色差逐渐减小;当染色时间为50min时,色差最小;之后由于真丝继续上染,而羊毛的上染趋于平衡,使色差再次增大。由图3可看出,保温时间为50min时,毛丝交织物的上染百分率也达到最大值。因此,染色最佳保温时间以50min为宜。
2.1.3染色温度对染色同色性的影响
在众多因素中,染色温度对织物的染色结果影响较明显,因此,染色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4]。
改变染色温度(70,75,8O,85,90℃),测定其色差值AE和上染百分率,结果见图4和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