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印花 >

毛织物同步法热转移印花工艺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3日

2.2 实验过程

2.2.1 热转移印花工艺实验

热转移印花工艺实验主要有以下步骤:

    选择遇热能够转移的助色剂(A、B、C、D) ,将它和含有分散染料的色墨按照一定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后,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将混合后的物质用刮刀均匀刮涂到热转移印花纸上,编号,晾干。
    将剪好的布样编号,并与编好号的热转移印花纸正面相贴,在热转移印花机上压烫(纸在布的上方) ,进行热转移印花,合适的工艺条件是为,温度220 ℃,时间20s。
    热转移印花布样在4‰的标准皂液中皂洗30min,皂洗液温度40~42 ℃。皂洗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布样,晾干。
        印花布样效果的评定

皂洗牢度:热转移印花布样在40~42 ℃的恒温条件下,用4‰的皂液皂洗30min,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根据GB250- 1995(ISO105PA02- 1993)标准测试皂洗牢度。清晰度:通过目测热转移印花布样的颜色边线的扩散情况来评定其清晰度(1—差,1.5—中,2—较好,2.5—好,3—优) 。

3 结果与讨论

3.1 助色剂结构和浓度对助色作用的影响为了验证同步法构思的可行性,首先将5种助色剂单独应用,观察其助色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看出,在56蓝色墨中加入助色剂对色牢度都有作用,但对清晰度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表中数据显示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是:2%的1,6—己二醇;2%的聚乙二醇PEG- 600;6%的尿素;8%的膨化剂。它们的色牢度和清晰度都达到了良好水平,但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因清晰度变差,不宜应用。

3.2 助色剂的聚集对助色作用的影响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端基上带有—OH或—COOH的链状物质有助于增加分散染料与羊毛纤维之间的结合力。而—OH和—COOH之间能够产生分子间作用,形成一种聚集体。为了验证这种聚集对助色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正交试验。根据表1的结果,选用助色剂A、B、C、D进行正交试验,采用4水平4因子(即L16(44))正交表。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见表2。

根据表2中的ΔB和ΔC判断,各因素对助色效果的影响大小次序分别为:色牢度:1,6—己二醇>膨化剂>聚乙二醇PEG>尿素;清晰度:1,6—己二醇>聚乙二醇PEG>尿素>膨化剂。

根据表2数据,并兼顾色牢度和清楚度,以色牢度为主,分析出最优的助色剂聚集体配方为:1,6—己二醇2%,聚乙二醇2%,尿素2%,膨化剂2%。按最优配方配制助色剂聚集体,并将其与色墨混合制成印浆,再制成热转移印花纸。用此热转移印花纸印制的毛织物,色牢度达4级,清晰度为3级。这与表2中14号实验结果一致。

3.3 热转移印花布样的后处理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