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考虑润湿性外,还要考虑到渗透剂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和储存稳定性及成本。对比这些数据,我们选用国产耐碱渗透剂PPE-942,用量为2g/L左右。渗透剂加入后布面渗透性及染色均匀性较好,对减量率无明显影响。
2.7 平洗方法?
理论上讲,1克分子的涤纶分子经2克分子烧碱水解成1克分子的对苯二甲酸钠和1克分子的乙二醇,该反应是定量进行的。用80克烧碱,可以水解涤纶纤维192克,即理论水解量为每克烧碱水解2.4克涤纶纤维。据我们测试,在一般情况下,大约有30-50%的烧碱参与反应,其余的碱液都经水洗而除去。经测试,二格70-80℃热水洗后再进行二
冷水洗,就可使织物上残留的烧碱液洗净,测得织物上的pH值接近中性。如果洗不清,布面呈碱性,则对染色有影响,易使耐碱性差的分散染料水解造成色变。在洗涤时,碱与水中的Ca离子,Mg离子形成Ca(OH)2,Mg(OH)2?沉淀,积在辊筒上造成钙镁垢,久之便易使织物擦伤,影响产品产量与质量。为此我们选择了一只碱液防垢剂DH-941,用量很少,即可使设备保持清洁。
2.8 品种的影响
我们试验了麻纱、顺纡绉、米丝绉织物。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减量,其减量率不同。这是因为组织结构不同,纱丝的加捻程度不一,因此减量率有差异。大约相差1-2%左右。即使是同一绉类织物,因密度不一,加捻程度不一,则减量率也不一样。另外,绉类织物在预处理时如起绉效果不好,则减量后会影响起绉效应,因此,绉类处理时要选用合适的设备进行。
2.9 电镜观察
我们对不同减量率的织物进行电镜观察,并摄制电子显微照片如图2-6。?
由于涤纶大分子的水解,外层一部分纤维被腐蚀,从而使纤维变细,变软。但碱反应不是均匀进行的,往往在涤纶纤维表面孔隙处先进行反应,同时织物纱线交叉处,因碱液多,易侵蚀,因此,电镜照片表明:纤维表面呈现龟裂,挖蚀状,失去了原来的光滑性,出现凹陷斑痕。随反应条件的加强(减量率的提高)纤维表面挖蚀可以逐渐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甚至在纤维内部的薄弱关节处可能出现局部渗透性侵蚀现象。电镜图片说明:随减量率提高,其挖蚀深度和宽度都随之增加,这便是活络率提高,悬垂系数降低的原因。
3 结果与讨论
3.1 连续碱减量机用于涤纶碱减量,不论其减量率高低均能生产,可以代替间歇式碱减量设备。产品质量前后一致,反应均匀。利用碱浓,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三个参数可以调节减量率。其反应规律与国外所介绍的资料基本一致,但减量率的绝对值不完全相同。
3.2 反应温度,碱液浓度和反应时间三者都是影响减量率、柔软性、悬垂系数和强力的重要因素,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以反应温度的影响最大,碱浓和反应时间次之,因此工艺操作时控制温度恒定极为重要。
3.3 在碱液中添加渗透剂是染色均匀性的重要保证,使用国产渗透剂PPE-9422g/L左右可以满足要求。为防止钙垢,在平洗槽中添加碱性防垢剂DH-941相当有效,可采用滴加办法滴入平洗机第二槽中。
3.4 不同组织规格,不同的纤维品种在连续碱减量机上进行减量处理,其反应规律相同,而绝对值有所改变。减量率相差约1~2%。我们曾用超细纤维在连续碱减量机进行试验,也能获得很好效果。因此连续减量机非但适用于仿丝织物,同样也适用于仿毛织物的处理。
3.5 连续碱减量前织物是否必须进行预定型,我们认为值得进一步探讨。如果门幅符合要求,在连续碱减量机运转时不起皱的情况下,可以免除预定工序,而在喷射、溢流机中进行减量,因去皱问题而必须进行预定型。
3.6 变化三个工艺参数,可以改变减量率。若设定某一所需的减量率,可以预计所能实现的几套工艺参数条件。在大样生产时,我们反复考验论证,证明了按预订的工艺条件生产与预期的减量率相吻合,因此连续碱减量有利于生产控制。若能具备各类织物的减量率数据,就可以拟订出实施的工艺方案,几乎用不到做先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