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紧密纺装置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日趋成熟,在高档细号高密织物的生产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事实证明紧密纺纱可大幅度地减少纱线毛羽、改善条干、提高强力、与普通环锭纺纱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和质量优势,特别是3mm毛羽与环锭纺纱相比,能减少50-60%以上,但是,如果各项管理不到位,成纱质量将严重下降,毛羽指标将比环锭纺纱更加恶化。对紧密纺纱而言,要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必须非常重视纺纱的基础性管理。因此,控制好纱线毛羽,应重点强化以下管理工作:
1、选择好钢丝圈重量:选择重量、硬度适中的钢丝圈,截面形状要尽量减小摩擦系数,但是与钢领的接触面积要大,以利于散热,同时增加稳定性。钢丝圈过轻,气圈碰撞隔纱板刮毛;钢丝圈过重,易使气圈顶端摩擦纱管顶部。因此,调整锭速或改换品种,换钢丝圈时,注意实地观察选择。
2、负压检测管理:从紧密纺装置工作原理上,我们知道,有足够的负压使得集聚槽处纱条有规律排列而达到凝聚纤维的效果。因此在管理上,先根据品种确定负压值,再要有专人定期检查车头、中间、车尾的负压值,并保持相对稳定,注意负压箱的清洁、张力杆托片位置是否合适。
3、设备状态管理:各个部件状态良好是纺好纱的关键,特别是细纱设备状态:要做到三对中(钢领板与龙筋、锭子与纱管、锭尖与导纱钩)和三配套(锭杆与锭脚、锭子与纱管、钢领与钢丝圈);检查清纱隔距,防止钢丝圈挂花、隔距片绕花现象;定期检查导纱起槽是否太深;纲领板升降是否平稳,有无打顿、抖动现象;扫车时,上皮圈、下皮圈、网格圈内的积花是否清理彻底等,避免设备长期粘花运行。
4、温湿度管理:鉴于紧密纺纱的特点,紧密纺细纱车间工艺排风温度比传统环锭纺车间的高2℃-3℃,细纱机车尾工艺排风一般可达到每锭6m3/h-8m3/h。为保证紧密纺产品质量,车间温度应在26℃-31℃,相对湿度52-58%,相对湿度与传统环锭纺的相比应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