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数印染厂都备有高温高压或常温的喷射溢流染色机,它是一种间歇式的染色设备,能一机多用且很灵活。其工作原理是依靠织物在运转中和染液产生互相撞击而达到处理和染色目的。据粗略估计,目前市场上约2/5的梭织色布和绝大部分针织布都采用该种染机加工。因此,必须对该染机的染色技术进行优化,才能确保加工质量,安全操作,且节能减排。而优化染色技术,不仅要提高机电的集控程度和技术人员(操作工)的技能熟练度,还要选择专用的染化料,具体还可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自配。
1 喷射溢流机的操作要点
喷射溢流染色机的机型颇多,染物容量自50至2000kg(织物)/缸不等,适应面广,能染梭织物和针织物;既能作前处理用,又能作水洗和固色等后处理用。
1.1浴比的控制
浴比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参数。对于60一100g/m2纯涤、涤锦及含氨纶的轻薄织物,浴比一般控制在l:lO左右。因为轻薄织物的体积大,长度相对较长,尤其当织物的密度较大或含锦纶和氨纶时,容易产生不可逆折皱,一般需干热或湿热预定形后再进行染色加工。实践证明,含锦纶和氨纶的混纺交织物染色温度应降至120℃,而且还需加入同浴抗皱剂。在加工250g/m2的涤棉(或粘胶)混纺交织物时,浴比可控制在1:7—1:8。浴比大小一般控制在使织物在机内的运转速度达到2—2.5min/r为宜。对于轻薄型织物,如果转速太快,喷嘴压力过大,织物接触导布辊的几率增加,梭织物的交织点会产生滑移(纰裂);相反,转速太慢,织物滞留在储布槽内的时间长,容易产生色花。染色织物在机内不能超载,否则织物在储布槽内堆积的时间过长,会因受热不匀引起色花,而且还会导致打结和堵布等现象。目前,大多数国产喷射溢流染色机的最小浴比为l:8,进口染色机浴比更小。总的来说,当前生产使用的大多数喷射溢流机只要浴比控制得当,工艺合理,并充分利用热能和蒸汽回流水等优化染色,可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染色产品。
[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