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从国家纺织工业发展规划看集聚纺纱技术的发展进程与前景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7日

i)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

j)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

k)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集聚纺纱技术在高新技术范围中属最后的k)

项,是高新技术中所说的新技术,而不是高技术。

2“十一五”集聚纺纱技术发展规划和现状

2.1“十一五”集聚纺纱技术发展规划和引导

2.1.1 中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十一五”纺织行业技术进步纲要》中的“二、先 进的纺纱、织造、染整加工技术”\“1.现代化棉纺织 生产工艺技术研究”指出紧密纺新技术:紧密纺新技 术目的是提高成纱质量和纺高支纱,紧密纺新技术 生产的纱线强力高、表面光洁、毛羽大幅度减少,改 善了纱线、织物品质,同时使后道加工能顺利进行。 引进紧密纺设备投资昂贵,为此必须开发研制适合 国内广大企业的低价紧密纺细纱机及装置,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1.2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的“五、‘十一 五’发展的重点任务”\‘(二) 坚持自主创新,实现 产业可持续发展\1、大力推进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 指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艺技术领域主要包 括: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工艺技术,集聚环锭纺(紧 密纺)新技术开发研究和产业化。

2.1.3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

《“十一五”纺织工业10项新型成套设备技术攻 关和产业化目录》中的“三、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 的研制”指出加快能够改善纱及织物品质、节省用棉 和后道物料消耗、提高后道加工效率的紧密纺新技 术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国外引进和改造价格昂 贵,必须加速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的 紧密纺纱机及装置。

2.2“十一五”集聚纺纱技术的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十一五”纺织工业科技 进步发展纲要》的制订过程中,曾定量化地提出集聚 纺纱规模的发展规划,拟在“十一五”期间集聚纺纱 规模从3O万锭增加到300万锭。在产业发展政策 的引导和鼓励下,国内集聚纺纱技术实现了市场化 过程的良性循环,国产化集聚纺纱装置的大规模商 业化应用及下游产品市场应用的有效开拓,使集聚 纺纱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超预期的发展,详见表1。

从表1可见,“十一五”期间集聚纺纱锭的市场 规模加速放大,约在2008年就达到了300万锭的应 用规模;到2010年底,集聚纺纱的应用规模为720 万纱锭;比预期的300万锭超过420万锭,实现预期 的240%。

目前国内应用的集聚纺纱装置国产化率已高达 82% 以上。国产化应用的集聚纺纱技术结构均为非 原创的技术,主要结构形式为仿制德国绪森公司的 三罗拉网格圈气动集聚和日本丰田公司的四罗拉网 格圈气动集聚两种形式。主要制造厂商均为非主机 制造厂商,包括江阴华方、宁波德昌、常州同和、无锡 万宝、无锡集聚等十多家民营企业。 集聚纺纱技术生产的纱线品种也在不断拓展,不仅应用于生产棉纺普梳和精梳纱,也用于生产半精纺和毛纺;不仅可以纺制集聚单纱,还能纺制如集聚包芯纱、集聚赛络纱、集聚赛络菲尔纱、集聚赛络包芯纱和集聚花式纱,以及集聚纺、赛络纺、包芯纺和花式纺纱技术的复合应用。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