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聚纺纱技术现状与属性
1.1集聚纺纱技术现状
纺织产业振兴规划将我国纺织工业定义为“国 民经济支柱产业 ‘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及“国际竞争 优势明显的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还将成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时尚产 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集聚纺纱技术是纺纱领域的一项新技术,集聚 纺纱线是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中鼓励发展的 新结构纱线之一,是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 要中明确棉纺行业重点推广的4个新型纱线品种之 一,列入2011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纺织部 分第一类鼓励类中共14项的第6项。
国际上集聚纺纱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已有十多年 时间,由于集聚纺纱线“洁强”效应十分突出,所以其 技术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的集聚纺纱锭比例已达 3O 以上。我国的集聚纺纱技术推广应用也很热 烈,据2011年最新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集聚纺纱锭数量已达720万枚,但仅占纱锭总数1.2 亿的6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印度和巴基斯坦 等国20 ~30的集聚纺纱锭占比相比,也有很大距离。“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新结构纱线的年产量从2010年的200万t到2015年的400万t,其中集聚 纺纱线产量达到280万t。
按集聚纺纱的技术结构,集聚方式分为气动集 聚和机械集聚两类,已经应用的有5种基本结构形 式,均非国内原创技术;其中4种为气动集聚,1种 为机械集聚,目前应用的绝大部分为气动集聚,其结 构特点是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真空负压气流 对纤维吸引产生柔性的集聚效应。其与机械集聚结 构相比,集聚效果较为稳定,但投资和运行成本较 高,特别是负压源电能消耗较大,使集聚纺纱线成为 “高碳”纱线。
1.2集聚纺纱技术的属性和定位
国家对高新技术范围的定位如下:
a)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
b)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
c)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d)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
e)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
f)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
g)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
h)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