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牛奶蛋白针织物的五倍子天然染料染色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7日

(2)耐汗渍色牢度

参照GB/T3922—1995《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测定,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耐水洗色牢度

参照GB/T392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标准测定,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2 结果与讨论

2.1 染色方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媒染方法染色,织物的色相、色光和色牢度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见表1和表2)。

表1 不同染色方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从表1可知,四种染色方法中,预媒染色和后媒染色织物的上染率较高,L*值较大,得色较深;直接染色法次之;同媒染色法的上染率最低,L*值最高,得色最浅。无论采用哪种染色方法,所测得的a*值均为负值,b*值均为正值。四种染色方法中,预媒染色织物所带的绿光和黄光最重。其纯度(C*值)大小顺序为:预媒(后媒(直接(同媒。因此,采用预媒法染色可获得较好的颜色鲜艳度。

表2 不同染色方法对染色牢度的影响

 

  由表2可知,直接染色织物的色牢度仅为2级左右。使用媒染剂后,染色织物的耐洗牢度、耐汗渍牢度和干湿摩擦牢度都有一定的提高。这是因为媒染剂可以与染料和纤维的某些基团产生配位反应,从而提高染色牢度。预媒法和后媒法染色织物的色牢度比同媒法高。前两者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均能达到3级以上,而同媒法染色织物仅为2~3级。

综合考虑染色织物的颜色深度、鲜艳性、染色牢度及易调整色光等因素,本试验采用预媒法对牛奶蛋白纤维织物进行染色。

2.2 染色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为了优化染色工艺条件,分别选取媒染剂用量、媒染时间、媒染温度、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

2.2.1 媒染剂用量

选用明矾为媒染剂,按1.2.1节工艺对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进行染色,媒染剂用量分别为1%,3%,5%,7%,10%(owf)。织物的表观得色量随媒染剂(明矾)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媒染剂用量与织物得色量K/S值的关系

从图1可知,织物的得色量随着媒染剂用量的增加先缓慢提高,之后降低。明矾用量为5%(owf)时,织物的得色量达到最高。

预媒染色时,随着媒染剂用量的增加,与织物结合的媒染剂也增加,上染到织物上的染料量也随之增加,因此,织物的K/S值变大。继续增加媒染剂的用量,与牛奶蛋白纤维结合的媒染剂逐渐达到饱和,吸附与解吸接近动态平衡,上染到织物上的染料量也趋于饱和,故染色织物K/S值的变化趋于平缓[4]。当媒染剂用量过高时,K/S值下降明显,这可能是大量媒染剂与染料结合,削弱了染料与织物的亲和力,使染料上染量降低。因此初步控制媒染剂(明矾)用量为5%(owf)。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